最新录用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载咖啡酸苯乙酯纳米颗粒构建及抗氧化性研究
    陈雅琼 李雨萌 吴慧 宋洪东 管骁
    录用日期: 2024-04-19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为改善CAPE在水溶液中的分散度和利用度,本研究以反溶剂分散法构建了载CAPE大麦醇溶蛋白纳米颗粒(CAPE-HD),对其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在Caco-2细胞内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CAPE-HD纳米颗粒中各组分间通过氢键等非共价作用相互结合,并在形成纳米颗粒后,CAPE的存在状态发生了改变。CAPE-HD纳米颗粒呈现近球形颗粒,平均粒径为193.93 nm,平均PDI为0.26,平均Zata电位为14.50 mV,并在28天内保持稳定。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包封率和载药率,以及优越的生物相容性。抗氧化实验显示CAPE-HD纳米颗粒无论在DPPH自由基的清除方面,还是在Caco-2细胞内,都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该纳米体系为提高CAPE等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使用率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思路。
    虾夷扇贝裙边多糖的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研
    白光辉 李海漫 董新玉 黄万成 赵前程 李 莹
    录用日期: 2024-04-15
    [摘要](2)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以虾夷扇贝裙边二次酶解醇沉提取多糖为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虾夷扇贝裙边多糖结构进行分析,测定虾夷扇贝裙边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和细胞免疫活性,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虾夷扇贝裙边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和结肠组织免疫球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夷扇贝裙边多糖由5种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538×105 Da,具有以α型糖苷键为主,不含糖醛酸的D-型吡喃环结构。虾夷扇贝裙边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较弱,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仅为阳性对照Vc的19.7%和20.1%;虾夷扇贝裙边多糖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NO,当虾夷扇贝裙边多糖质量浓度为200 μg/mL时, TNF-α、IL-1β和NO分泌量分别提高了75.7%、22.8%和46.6%;虾夷扇贝裙边多糖能够改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显著增加双歧杆菌和拟杆菌等益生菌的数量,灌胃高剂量组虾夷扇贝裙边多糖的小鼠结肠组织中IgA、IgG和IgM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14.4%、68.7%和23.9%。以上结果表明,虾夷扇贝裙边多糖具有促益生菌增殖和免疫调节的功能,本研究为虾夷扇贝裙边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基于HS-SPME-GC-MS对广西12种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赵云雄 冯红钰 李子平 刘宝贵 王云仙 杨晶晶 罗莲凤
    录用日期: 2024-04-08
    [摘要](11)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为了分析广西不同茶树品种红茶的香气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其关键呈香物质,本文采用感官审评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别来自广西12个红茶样品香气成分,通过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红茶香气品质不同,主要呈现花、果香型和甜香型香气特征,乌牛早红茶(91.20%)综合评分最高,是甜香型红茶代表,黄观音红茶(90.55)综合评分次之,是花、果香型红茶代表。12个品种红茶共检测出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类、吡咯类及其衍生物和其他类40种香气化合物,其中醇类、酯类和醛类是主要的香气贡献物质,相对含量分别是59.84%-79.21%、4.25%-17.68%和2.93%-13.65%。基于33种共有香气物质建立OPLS-DA模型,能明显区分花、果香型和甜香型红茶,并且鉴别出脱氢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Ⅱ、芳樟醇氧化物Ⅰ、香叶醇、水杨酸甲酯、(E)-2-己烯醛、芳樟醇、β-紫罗酮是花、果香型和甜香型两类红茶的关键差异化合物。
    PhrG-RapG-DegU群体感应调控枯草芽孢杆菌中甲萘醌-7的合成
    黄俊宝 黄茜琳 陈 宇 高旭丽 罗雅妮 陶 伟 刘永圆 郭明雨 吴 晶 刘 艳
    录用日期: 2024-03-27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23)
    摘要:
    维生素K2 (VK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甲萘醌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挖掘转录调控因子,研究了转录调控系统对枯草芽孢杆菌MK-7产量的影响。利用信号分子PhrG五肽、RapG蛋白与调控因子DegU,在枯草芽孢杆菌中成功构建PhrG-RapG-DegU调控系统,用以微调关键基因的表达,使得MK-7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能够响应细胞密度变化。通过该系统,BS06的MK-7的浓度达到了102.47 mg/L,证明了该调控策略的有效性。
    同时测定乌骨鸡肉中39种兽药及其代谢物UPLC-MS/MS法的建立与应用
    杜家伟 李永琴 靳双媛 王雪妍 温宏武 郭雪莲 李昊 许立华
    录用日期: 2024-03-19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为全面排查乌骨鸡兽药残留风险,结合乌骨鸡临床用药种类,利用低温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建立了一种同时分析测定3类39种兽药及其代谢物残留分析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经Mcllvaine-Na2EDTA和磷酸盐缓冲液低温超声提取,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T3色谱柱分离,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39种兽药及其代谢物在基质匹配外标溶液2.0~100 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检出限为2 μg/kg,定量限为10 μg/kg,方法在10~100 μg/kg的平均回收率为70%~103%,相对偏差(n=5)均小于15%。该方法灵敏度高、定性定量结果可靠,可满足对乌骨鸡肉兽药残留检测分析要求。使用该方法对市售的60份乌骨鸡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市售乌骨鸡中有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药物检出,并且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甲氧苄啶和二甲氧苄啶超出最大残留限量,分别为恩诺沙星2份(153.187、174.979 μg/kg)甲氧苄啶2份(55.007、111.391 μg/kg)和二甲氧苄啶2份(153.779、189.801 μg/kg)。表明市售乌骨鸡肉中存在一定的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残留风险,需要加强抗菌增效剂在乌骨鸡养殖中安全用药的约束。
    β-烟酰胺单核苷酸制备用酶的共表达及其应用
    刘杰虎 宿玲恰 付慧娴 吴 敬
    录用日期: 2024-03-11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为了降低成本和简化酶催化法合成β-烟酰胺单核苷酸(β-NMN)的生产流程。在本团队前期建立的6种酶催化合成β-NMN体系基础上,本研究将6种酶进行两两组合,构建双酶共表达重组菌株,并采用共表达获得的粗酶液进行多酶催化级联反应合成β-NMN,最终在底物D-核糖浓度为10 mmol/L时,β-NMN的产率高达72.90%。此外,我们对重组菌的诱导温度和IPTG诱导浓度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了重组酶的表达量。最后,我们获得了对5-磷酸核糖-1-焦磷酸合成酶(EcPrs)稳定性有显著提升作用的盐离子和多羟基化合物,进一步考察了稳定剂对酶催化制备β-NMN的影响,结果表明Mn2+、乳糖和山梨醇对β-NMN产率基本没有影响。本研究中双酶共表达体系下的多酶催化级联反应制备β-NMN的建立和EcPrs稳定性的优化对酶法合成β-NMN提供了新思路。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定量检测母乳中14种低聚糖
    郭敏 杨芹 魏小晶 王琳琳 田丰伟 赵建新
    录用日期: 2024-01-04
    [摘要](97)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分析14种母乳低聚糖的方法。样品脱脂后离心取上清,经ACQUITY BEH Amide色谱柱(2.1×100mm,1.7μm)分离,以含 10 mM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化合物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电离,通过平行反应监测模式(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采集数据,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4种母乳低聚糖在0.2~1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802,方法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05~1.00 μg/mL和0.10~5.00 μg/mL;回收率为78.03%~105.2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8%~5.82%。将本方法应用于来自不同民族的母乳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完全满足人乳样品中母乳低聚糖的含量的快速检测,可为母乳低聚糖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基于GC-IMS分析不同生长期龙蒿挥发性成分
    后春静 贾爽 柒梦阳 蔡文凯 户新宇 郭勤
    录用日期: 2023-09-08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23)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探究了龙蒿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天山南坡龙蒿生长发育过程中,精油含量是逐渐积累的过程,6月15日达到最大。GC-IMS检测结果表明,龙蒿叶中含有58种挥发性成分,其碳链在C2~C10以内,主要包括萜烯类17种、醛类20种、醇类5种、呋喃类2种、酯类4种、酮类6种,龙蒿叶中挥发性成分浓度在不同生长期间存在差异。GC-MS实验结果表明,龙蒿精油中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54种,其碳链在C7~C32以内,其中,萜烯类16种,醇类12种,酯类9种,酚类4种,醛类2种。GC-MS检测出的种类相对较少,分子量较大。GC-MS和GC-IMS技术可以互为补充,为全面的获得龙蒿挥发性成分的综合信息,同时也为龙蒿及其精油的开发利用、分析检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热处理对Ⅰ型胶原蛋白与肉汤香气物质结合能力的影响
    骆晓林 袁毅 陈祥仪 刘树滔
    录用日期: 2023-06-08
    [摘要](239)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对加热后胶原蛋白的分子量、粒径、溶解度、二级结构、表面疏水性以及形成的胶原蛋白乳液的粒径进行分析,并分别对胶原蛋白水溶液和乳液对挥发性物质结合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被破坏且多肽链发生降解,同时伴随着胶原蛋白表面疏水性的降低、溶解度的升高以及热聚集。胶原蛋白对挥发性物质的结合能力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消失,并且在水溶液体系中,胶原蛋白加热4?h后反而促进挥发性物质的释放。而在乳液体系中,胶原蛋白展现出更高的结合挥发性物质的能力,且即使加热时间达到4h后也未表现出促进挥发性物质的释放的作用。研究表明,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的完整有利于保留更多的挥发性物质,加热时间与胶原蛋白结合挥发性物质的能力负相关,胶原蛋白在短时加热以及有油脂共同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对挥发性物质展现出最高的结合能力。
    燕麦β-葡聚糖结构表征与溶液性质研究
    张红利 史雅凝 缪 铭
    录用日期: 2023-05-25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燕麦β-葡聚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良好的健康功效,但目前对其结构的研究还缺乏系统的认识。作者采用热水提取和乙醇分级的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分子量的可溶性燕麦β-葡聚糖;通过酶水解、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衍射、扫描电镜、高效尺寸排阻色谱串联多角度激光散射和流变等技术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溶液性质测定。结果表明:OBG-1和OBG-2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80.73×104 g/moL和8.05×104 g/moL,得率分别为4.86%和3.32%,纯度分别为94.21%和90.43%。结合酶水解、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的数据显示,两种分子量的OBG均是由β-D-吡喃葡萄糖通过β-(1,3)和β-(1,4)键混合连接的纤维状葡聚糖,与OBG-2相比,OBG-1结构中含有更多的纤维三糖(DP3)和纤维四糖(DP4)结构,扫描电镜显示其表面比较光滑;在水溶液中,OBG-1表现出高粘度和凝胶性能。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