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18(1).
摘要:对核黄素产生菌T30补料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呈非牛顿特性,充足的溶氧是核黄素高产的关键。补料发酵可以提高核黄素的产量,补料以补糖为主,补单糖或双糖均可。补糖时间与发酵液的pH值和菌体生长情况密切相关。发酵48h以后,控制发酵液的pH值在5.4~6.2之间,多次少量补糖,核黄素的产量可提高20%~30%.经补糖发酵后,T30的核黄素产量可达8g/L以上。
1999, 18(1).
摘要:以树状假丝酵母1.257为菌种,稻谷壳酸水解液为碳源,氨水中和水解液产物为氮源,在摇瓶条件下和10L气升式发酵罐上进行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种在初糖质量浓度2.5g/dL,碳氮比3∶1,pH4.5~5.0的培养基中培养48h可获得较高的菌体蛋白量,在10L发酵罐中试验,菌体干重为12.6mg/mL,蛋白质含量为62.8%,总糖利用率为85.7%。
A.M.M.Khatir , 丁霄霖 , 方涛
1999, 18(1).
摘要:为研究胡芦巴胶对体内血糖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动物疗程实验,对于患阿脲糖尿病鼠,每天每千克体重分别添加0.18,0.9和4.5g的补充胡芦巴胶膳食;而对于正常鼠,添加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4.5g,实验期为32d.对于这两类鼠,胡芦巴胶有显著的降血糖功效(P<0.05和P<0.01),尤其对于病鼠,0.9g/(kg·d)和4.5g/(kg·d)的剂量,降血糖作用显著,并且降血糖效果取决于剂量的大小。
1999, 18(1).
摘要: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X-ray衍射分析仪,研究了淀粉、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SPAN)及其经碱皂化后的产物HSPAN的颗粒形貌结构和晶体特性。结果表明:SPAN仍具有类似于淀粉颗粒形貌的颗粒结构;同时,低接枝百分率的SPAN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非结晶区,但随着接枝百分率的提高,接枝共聚反应逐渐向淀粉颗粒内部结晶区渗透,淀粉颗粒的结晶区逐渐被破坏,当接枝百分率高于54.89%时,原淀粉颗粒的半结晶性基本上被完全破坏;而HSPAN为非晶体结构。
1999, 18(1).
摘要:采用AF型气氛保鲜纸对苹果进行了常温保鲜的效果试验,并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该法具有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结果表明,用AF型气氛保鲜纸包裹苹果,在常温下能显著延长苹果的保藏期。
1999, 18(1).
摘要:分别用生物酶法、微生物发酵法和生物化学法制备了感观性能良好的熟化奶酪。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汁作为制作奶酪的天然生化凝乳剂,完全可以与发酵微生物和凝乳酶相媲美。它不仅凝乳性能好,而且用其制成的奶酪富有营养,感官性能好。
1999, 18(1).
摘要:对食品双螺杆挤压机的操作参数与挤出过程及谷物产品特性之间的关系作了试验研究。通过改变螺杆转速、进料速率这两个变化因素,研究模头压力、模头处物料温度、主机电流、产品膨化度、产品水溶性指数、产品吸水性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建立有关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
1999, 18(1).
摘要:探讨了以酒精厂废液为主要原料进行香菇菌深层培养生产多糖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选用葡萄糖1g/dL,豆饼粉1g/dL,稻草粉0.75g/dL,酒精废液10g/dL的发酵培养基,在起始pH4.0,28℃的条件下培养7d,发酵液粗多糖(含胞内和胞外)产率最高达0.844g/dL.
1999, 18(1).
摘要: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甲酸在旋转圆盘Pt电极上氧化的循环伏安图,发现在循环伏安图上的阴极扫描过程出现了2个峰取代了通常观察到的单峰,解析了这些峰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羰基吸附物的氧化,并提出了新的机理。
1999, 18(1).
摘要:应用HYSIM软件对烷基苯联合装置中的烷烃脱氢和烷基化装置进行了全流程模拟计算,并与UOP原设计数据作比较,为装置设计积累了数据,对装置的技术改造和优化操作条件提供了全流程模拟平台。
1999, 18(1).
摘要:利用自合成的碳硅凝胶为吸附材料,以铜试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NaDDTC)]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于pH4.6的缓冲介质中在线预富集Al(Ⅲ),Cr(Ⅵ),Cu(Ⅱ),Fe(Ⅲ),Pb(Ⅱ),V(Ⅴ)和Zn(Ⅱ).采用停流技术洗脱,富集倍数可达8.1~12.6倍,检出限为ng/mL级。对高纯氧化铕(Eu2O3)中的非稀土杂质进行测定,可避免大量稀土基体对测定的干扰。
1999, 18(1).
摘要:将42个RAPD标记应用于杂交稻组合的F2群体的108个单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个座位分别有2对标记呈共显性分离。这种共显性的RAPD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F2代植株的基因型。
1999, 18(1).
摘要:简要介绍了利用RAM网络实现的自适应模式识别系统(WISARD)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利用RAM加权技术优化系统性能的方法,就该方法对系统性能的优化给出了简例,并从理论上作了初步的证明。
1999, 18(1).
摘要:设计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误差补偿强化曲面薄壁零件轮廓面非接触测量的实用方案,介绍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原理,并提出采用LC震荡法的数字式涡流测微传感器,阐述了自动定标原理。
1999, 18(1).
摘要:提出了采用光电跟踪剖幅工艺的针织抽针汗布若在台车上编织必须加装一个控制器以控制自停装置工作的见解,论述了该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并对设计中机构的自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设计的装置经试验行之有效,有利于在台车上开发新产品。
1999, 18(1).
摘要:引入了p-进Haar函数系和p-进Franklin函数系,证明了它们都是[0,1]上完备的标准正交系,而且是空间C[0,1]的(广义)Schauder基。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