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抗生素入手 ,介绍了次生代谢产物菌种改良的策略和手段 ,从代谢工程角度讨论了在初级代谢产物育种中行之有效的设计育种“五字策略” ,以及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菌种选育方面的应用前景 .
摘要:甲壳素和壳聚糖不仅可被甲壳素酶、壳聚糖酶和溶菌酶水解 ,还可以被一些包括蛋白酶、脂肪酶和其它糖酶的非专一性酶水解 ,这些酶对甲壳素和壳聚糖解聚的作用机理和动力学 ,对于开发甲壳素和壳聚糖在食品、化工、医药、农业等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 ,介绍了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进展 .
摘要:报道了水分散体系高温溶胀、常温碱分散体系强碱溶胀作用非晶颗粒态马铃薯淀粉的制备方法 ,采用偏光显微镜对多晶态向非晶态的变化进行了确认 ,提出在一定条件下 ,高交联马铃薯淀粉 ,可以由原淀粉多晶颗粒态制备成只含无定形结构的非晶颗粒态淀粉
摘要:用乙醇逐步沉淀和离子交换柱层析方法对麸皮中制备的水溶戊聚糖(WSP)和水不溶戊聚糖 (AEP)进行分级纯化 ,并对各组分的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用乙醇逐步沉淀时 ,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 ,所得分级组分具有较高的分支 ;用离子交换柱层析时 ,WSP可分级为 2个组分 ,AEP可分级为 3个组分 ,并且用NaCl较H2 O洗脱的组分具有较高的分支和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
摘要:以一株产甘油假丝酵母为出发菌株 ,采用化学诱变 ,通过玉米浆和外加无机磷组成的磷质量浓度为 3 40mg/L的磷源选择培养基 ,得到了一株发酵时间较原菌株缩短了 8h左右 ,产甘油能力 (甘油产量约为 1 40 g/L ,甘油转化率为 5 6% )和原菌株相似的突变株 ,并研究了突变株的发酵性状 .
摘要:研究了培养温度、初始 pH、碳源及氮源等对隐甲藻 (CrypthecodiniumcohniiATCC3 0 5 5 6)悬浮培养生产DHA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优化培养基组成为 (g/L) :葡萄糖 2 0 ,甘油 2 0 ,蛋白胨 5 ,KNO3 5 ,NaCl6,MgSO41 .6,KH2 PO41 .0 ,VH 0 .0 0 6,VB12 0 .0 0 1 ,另外添加 1mL/L橄榄油 ,6mL/L丙酮酸 .优化培养条件为 :5 %接种量 ,初始 pH 7.0 .黑暗条件培养 ,装液量为 5 0 0mL三角瓶装 5 0mL培养基 ,3 0℃培养 3 2h后转到 2 0℃培养直至收获 .在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下 ,隐甲藻悬浮培养 64h后 ,生物量和DHA产量分别为 1 0 .78g/L和 1 .2 1 g/L .
摘要:采用一种新的补料分批培养技术 ,培养重组大肠杆菌生产谷胱甘肽合成酶系 .在分批培养和补料分批培养期间 ,采用不同的pH控制模式 :在发酵前期采用分批培养 ,加入碱以补偿pH值的降低 ;而在发酵后期 ,采用一种新的恒 pH补料分批培养方式 ,加入葡萄糖和碱调节发酵液的 pH .在这种模式中 ,根据培养过程中的pH变化确定pH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 :同时设置发酵液的 pH上限和下限可避免恒 pH补料分批培养过程中葡萄糖的周期性缺乏问题 ;对于缓冲能力不同的发酵液 ,应设置不同的pH参数来进行 pH的控制
摘要:N-乙酰-D-葡糖胺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功能性质的重要氨基糖 .实验研究了NAG的一些重要理化性质和加工稳定性 ,为NAG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 ,NAG易溶于水 ,微溶于乙醇 ;NAG晶体在 1 2 0℃、6h下保留率大于 98% ,性质稳定 ;在 1 0 0℃、6h、pH 3 .0~8.5的条件下 ,NAG水溶液稳定性好 ,pH超过 8.5则保留率大大降低 ,并伴有颜色变化 ;NAG在牛奶杀菌条件下性质稳定 ;NAG不具有吸湿性和保湿性
摘要:为了保持茶多糖的活性 ,采用低温水提、酶提二次结合法提取茶多糖 .第一次在 5 0℃、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 1∶1 5、水提取 3 0min ,多糖的提取率为 2 .3 3 % ,粗多糖 (干重 )的提取率为6.82 % ;过滤后 ,滤渣用 pH 4.6的柠檬酸 柠檬酸钠缓冲液加纤维素酶提取 ,经正交试验确定酶提最佳工艺参数为 5 5℃、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 1∶1 4、酶用量 2 .2 μL/g(以茶叶质量计 ) ,反应时间为1 2 0min ,其多糖的提取率为 0 .64% ,粗多糖 (干重 )的提取率为 1 .1 1 % ,分别占二次总提取量的2 1 .5 %和 1 4.0 % ,而在相同条件下无酶提取 ,提取率仅为 0 .3 9%和 0 .5 6% .相对水提法 ,酶法的多糖提取率分别增加 63 .3 %和 98.9% ,多糖总提取率达 2 .97% ,粗多糖 (干重 )的总提取率为7.93 % .采用酶法提取的茶多糖具有较强抑制α 淀粉酶活力的能力 .
摘要:利用模拟移动床 (SMB)连续色谱技术分离木糖醇母液中的木糖和木糖醇组分 .在平衡理论的框架下 ,提出了使用基于相应的真实移动床 (TMB)的简化数学模型研究各进料液和产品流出液的流量等操作参数的变化对SMB分离性能 (以纯度和收率作为性能指标 )影响的方法 ,并采用该方法进行了操作条件寻优仿真 ,取得了满意结果 .在实验室SMB分离设备上 ,基于此最佳操作条件所得到的木糖和木糖醇产品液纯度和收率均达到 1 0 0 % .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微生物菌种、风速、相对湿度、风干时间、温度对风鸭风味及游离氨基酸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 ,这些因素对风鸭风味及游离氨基酸产生均有显著的影响 .其最佳风干条件为 ,菌种 :乳酸链球菌 +丁二酮链球菌 +微球菌 ;风速 :5m/s;相对湿度 :68% ;风干时间 :75h ;温度 :1 6℃ .
刘光明 , 苏文金 , 梁基选 , 高榕 , 宋思扬 , 陈伟铃
摘要:根据转基因农作物中最常用的花椰菜花叶病毒启动子 (CaMV 3 5S)和根癌农杆菌终止子(NOS)的序列 ,设计合成了两对不同的引物和相对应的两种荧光双链探针 (FDCP) ,分别建立了多重PCR、应用FDCP的实时荧光PCR同时检测转基因成分 3 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方法 .并利用该套方法对马铃薯、大豆、玉米、甜椒、番茄等实物样品进行了检测 ,发现 1 3份样品中有 6份检出3 5S启动子、NOS终止子 ,其余 7份样品的检测结果为阴性 .表明作者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有效检测出 3 5S和NOS成分 ,其中多重PCR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 ,多重荧光PCR法则更为简便、快速、准确
摘要:将壳聚糖与感光性物质混合制成感光性壳聚糖 ,再与聚乙烯醇按一定比例共混、成膜并进行光交联 ,制备了系列壳聚糖 (CTS) /聚乙烯醇 (PVA )光交联共混膜 ,并对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重氮树脂系列CTS/PVA光交联共混膜性能优于CTS/PVA共混膜 ,且重氮树脂系列CTS/PVA光交联共混膜有其独特的表面形貌 .孔结构的大小及形态与共混膜中CTS/PVA的比例、重氮树脂的含量有关
摘要:通过姬松茸碳氮源筛选的单因素实验 ,确定玉米粉、蔗糖为碳源 ,豆粕粉、麸皮汁为氮源 ;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碳氮源质量浓度及比例实验、摇瓶发酵正交实验 ,优化培养基配方 ,确定姬松茸摇瓶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 :玉米粉 1 .5g/dL ,蔗糖 0 .5 g/dL ,麸皮汁 0 .5 g/dL ,豆饼粉 2 .0 g/dL .
摘要:在反应液中含 2mmol/LEDTA时 ,2 4h后染料甲基橙的脱色率比未加EDTA的下降约70 % .添加 2mmol/LEDTA明显地抑制了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LiP)对多种染料的脱色 .酶动力学研究表明 :EDTA对LiP的抑制属非竞争性抑制 .添加比EDTA稍大量的Zn2 + 能解除EDTA对LiP的抑制 ,其他多种金属离子也能减轻EDTA的抑制作用 .
摘要:将不同脱乙酰度、不同粒度大小、不同剂量的壳聚糖加入到卷烟滤棒中 ,运用比色法测定烟气中总挥发性脂肪醛类的含量 ,从而得出壳聚糖对主流烟气中总挥发性脂肪醛类物质的降低效果 .结果表明 :3种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对主流烟气中总挥发性脂肪醛类物质的降低效果都很明显 ,尤其是在保证烟气内在品质的前提下 ,加入 3 0mg粒度为 1 0 0目左右、脱乙酰度为 90 %的壳聚糖 ,主流烟气中总挥发性脂肪醛类物质可降低 5 7.1 % .
摘要:柑桔汁的混浊稳定机理研究 .结果表明 ,均质可以降低柑桔汁悬浮颗粒的大小 ,从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但是均质的压力高于 1 9.6MPa时 ,悬浮颗粒过小 ,贮存期间颗粒易合并而破坏混浊稳定性 .添加蔗糖可以增大柑桔汁的密度 ,稳定剂可以提高柑桔汁的粘度 ,从而降低了悬浮颗粒沉降速度 ,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研究还发现 ,复配稳定剂对柑桔汁稳定作用优于单一稳定剂 ,这是因为大分子之间产生协同作用所致
摘要:用酶法制取胡萝卜混汁 ,确定了最佳去皮工艺 (在 95℃下 4g/dLNaOH溶液中热处理1min)、热烫工艺 (在 95℃下 0 .6g/dL柠檬酸溶液中热烫 6min)、酶解工艺 (0 .0 0 3 5 g/dL果胶酶 ,0 .1 6g/dL纤维素酶 ) ,制得了具有一定营养价值、色泽鲜艳、混浊稳定性好、无不良胡萝卜本味的胡萝卜混汁
摘要:对磷脂等乳化剂在花生冰淇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 ,磷脂与冰淇淋中蛋白质、油脂和水形成了一定强度的多分子吸附膜 ,从而使冰淇淋晶粒细小 ,质地光滑 ;磷脂不仅能提高花生冰淇淋的营养价值 ,而且乳化性还优于单甘酯 .正交实验获得了最佳乳化剂配方 :磷脂 0 .1 7% ,蔗糖酯0 .1 % ,单甘酯 0 .1 % .
摘要:在辅酶Q10 发酵菌体提取方法筛选的基础上 ,用薄层色谱 (TLC)、紫外光谱 (UV)结合高效液相色谱 (HPLC)方法对提纯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丙酮悬液超声处理 ,有机溶剂萃取 5h,由薄层色谱结合紫外光谱法定量分析辅酶Q10 ,得到较精确的结果 ,为发酵法生产辅酶Q10 的分离和测定提供了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摘要:采用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Aspergillusficuum产果聚糖酶体系进行了分离 ,获得8条谱带 ;进一步运用薄层色谱 (TLC)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进行分析 ,发现 8条谱带中有 3条属于外切菊粉酶 ,2条属于内切菊粉酶 ,证明了Aspergillusficuum能同时产内切菊粉酶和外切菊粉酶 .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