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 ,对γ 谷维醇和其水解产物———阿魏酸、三萜醇的抗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 .γ 谷维醇的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主要来自于阿魏酸基团 .阿魏酸基团之所以具有抗氧化能力 ,是因为其结构中的酚羟基和共轭体系能够形成较稳定的自由基 ,并阻止自动氧化过程中自由基的链式传递 ,从而表现出抗氧化功能 .
摘要:对米糠的挤压稳定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米糠挤压过程中物料输送为啮合区螺槽的正位移输送和非啮合区螺槽摩擦拖曳并存的非充满输送 ;米糠的挤压是一个高温高压的蒸煮过程 .
摘要:根据中碳酸转化率的大小 ,对 5种不同来源的固定化脂肪酶筛选 ,其中固定化脂肪酶SSW的酶催化转化率最高 ,辛酸和癸酸转化率分别为 91.5 %和 93.5 % ;对脂肪酶SSW酶促合成甘油辛酸偏酯的反应条件优化 ,适宜反应条件为 :敞口反应器中反应温度 5 5℃ ,每克酸加酶量 10 0U/g ,辛酸 /甘油投料摩尔比 1∶1.1,甘油初始加水量 4 % (质量分数 ) .实验范围内中碳酸品种对脂肪酶SSW不显示基质特异性 .
摘要:采用Brabender粘度计及化学分析技术等测试手段 ,探讨了马铃薯淀粉颗粒在机械球磨微细粉碎后理化性质变化的规律 .结果表明 ,微细化改变了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性质 ,使其糊化变易 .随球磨时间的延长 ,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不断降低 ;当球磨 5 0h后 ,常温基本能糊化 ,同时糊粘度大大降低 ,热粘度和冷粘度稳定性提高 .微细化还导致马铃薯淀粉与水的结合能力增强 ,溶解度、膨胀度和吸湿性提高 .
摘要:以SLCTBASE数据库中包含二硫键的 2 15条多肽链作为研究对象 ,统计分析了二硫键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二硫键的分布很不均匀 ,主要在序列距离较近的 2个半胱氨酸之间形成 ,大部分二硫键是在序列距离小于 70个氨基酸的地方形成 ,并且对某些序列距离有着强烈的偏好 .这一结果对蛋白质工程中引入人工二硫键、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摘要:以黄瓜为例 ,研究了其切割后经臭氧、涂膜、低温等处理后的物理、生理变化 .结果表明 ,黄瓜经过 4 .2mg/m3质量浓度的臭氧水以及涂膜配方C处理后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能抑制最小加工黄瓜的呼吸作用 ,阻止可溶性固形物的分解 ,以及营养成分的损失 ,并有效地抑制酶促褐变 .
摘要:通过实验获得了米曲霉 3.80 0固态发酵产腺苷酸 (AMP)脱氨酶的适宜培养基 ,麸皮为主原料 ,成分质量分数为蔗糖 2 % ,鱼粉 2 % ,(NH4 ) 2 SO4 0 .1% ,吐温 80 0 .1% ,含水量 5 0 % .最佳的培养条件为 :2 5 0mL的三角瓶装 2 0 g培养基 ,在 2 8~ 30℃培养 6 0h .发酵结束称取一定量的麸曲加 10倍质量的蒸馏水 ,调节 pH 6 .0 ,在 35℃条件振荡水浴 2h .酶的浸提液经盐析、透析、DEAE柱层析分离后 ,可收集到较单一的活性峰酶 .
摘要:利用动态流变仪考察了 8种不同理化指标的大米淀粉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凝胶黏弹性的变化 ,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大米淀粉理化指标与凝胶特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大米淀粉胶凝的速度和凝胶强度主要与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有关 ,直链淀粉含量高的淀粉胶凝速度快 ,凝胶强度大 ;大米淀粉的胶稠度和淀粉粒的膨胀度等指标对其凝胶特性影响并不显著 .支链淀粉形成的凝胶其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是可逆的 ,随着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 ,这种变化的不可逆性增强 .
摘要:对采用水酶法从玉米胚中提油的工艺及其加工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将玉米胚浸泡于 0 .5mol/L、pH 4的柠檬酸缓冲液中 ,经 10 0℃ ,4 0min热处理 ,添加 2 % (质量分数 )的纤维素酶 ,反应 7h ,清油提取率为 78.72 % ,总油提取率为 88.18% .
摘要:利用分子力学 (MM 2 )方法计算了 (1→ 3) β D 葡聚糖二糖结构单元全局最低能量构象 ,在此基础上搭建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2 .0 5× 10 4 和 1.0 2 6× 10 5的 (1→ 3) β D 葡聚糖片段并进行分子几何全优化 .结果表明 ,(1→ 3) β D 葡聚糖的能量最低构象为单螺旋结构并且亲水性基团 (多羟基 )位于螺旋体的表面 ,从而认为这种构象可能是其具有刺激免疫和抗肿瘤活性的分子基础 .
摘要: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IAM 110 0 1)中克隆出编码热稳定的半乳糖苷酶蛋白基因bgaB ,构建具T7强启动子的pET 2 0 (b) bgaB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进行表达 .经IPTG诱导后 ,重组菌周质中乳糖酶酶活达到 0 .12U /mL ,胞内酶活为 1.35U /mL ,比酶活为 6 .6 6U/mg蛋白 ,比酶源菌产生的酶活提高 5 0倍 .通过对IPTG诱导时机、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的优化研究 ,重组菌产生的比酶活进一步提高至酶源菌的 90倍 .
摘要: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芦荟制品加工和贮存过程中褐变指数的变化 ,结果表明 ,影响芦荟制品非酶褐变的主要因素有 :多酚类物质的质量浓度、pH、环境温度、Mg2 +、Fe3+、Cu2 +等金属离子以及包装材料的质量 ;控制这些因素可有效抑制芦荟制品的非酶褐变 .
摘要:采用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 (TG)对牛乳中的酪蛋白进行了酶法改性 ,并对改性后牛乳中酪蛋白功能性质如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持水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牛乳经TG作用后 ,其酪蛋白功能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 ,酪蛋白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持水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而溶解性略有下降 .实验中考察了TG作用的时间、温度、剂量等因素对酪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结果显示 ,要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酪蛋白 ,TG最佳的作用条件为 :pH 7.0 ,5 0℃ ,6 0min ,酶的添加量0 .1~ 0 .2U/mL .
摘要:百合中水溶性非淀粉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的研究表明 ,糊化淀粉经α 淀粉酶和普鲁兰酶水解除去后 ,剩余多糖经SepharoseCL 6B与SephedexG 10 0凝胶过滤色谱分离 ,得到比浓粘度为 81.2 92cm3/ g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 ,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2 0 0 18.6 ) .研究中还发现一些多糖与蛋白质以结合形式糖蛋白存在 .
摘要:通过采用凤眼莲净化含银废水 ,定性定量分析了其根系生态系统的组成 .证实凤眼莲水下根系上栖息着大量藻类、细菌、微型动物 ,它们协同作用 ,致使废水中的含银物质、悬浮物、营养盐和有机物发生不同形式的迁移和转化 ;证明了“有机质—细菌—微型动物”食物链在根系的形成及其含银物质的富集 ,是凤眼莲根系生态系统对污染水体综合净化和资源化的基础 .
摘要:食品饮料行业废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组合生化池常见的问题是 ,由于曝气器的坏损导致接触氧化池中曝气不均 ,甚至出现局部曝气而大面积不曝气现象 .经分析 ,其根本原因是管道内的积水所致 ;应用文丘里管原理并通过理论计算 ,设计了一种排出管道内积水以解决曝气器坏损问题的具体方案 ,并应用于实际 ,获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
摘要:筛选和分离得到的多株脱氮微生物 ,能在完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NO2 - ,随即在好氧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还原为N2 排放 ,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历时较短 ,30h内对 2 0 0mg/L的氨氮去除率达 99% ,而且无中间产物NO2 - 的积累 .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生长的适宜 pH范围为 7~ 10 ,探索实现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高密度培养的 pH :发酵前期补酸控制 pH≤ 8,发酵中后期不控制 pH值 ,可缩短菌体的生长周期 ,提高菌体的氨氮降解速率 ,细胞质量浓度达 3.9g/L ,比自然 pH条件下提高了 6 2 .5 % .
摘要:在确定了C2 1甾甙提取方法定量测定官能团反应方法的基础上 ,建立了C2 1甾甙含量的测定方法 ,主要包括标准物的选择、方法的建立及对方法的检验和评价 .结果表明 ,该方法符合分析要求 ,可用于萝摩科植物C2 1甾甙含量的定量测定 .
摘要:吸附等温线是描述色谱分离中 ,组分在固定相、流动相两相之间平衡状态的物化参数 ,是色谱分离工艺设计和过程模拟研究中最基本的热力学信息 .准确测定吸附等温线 ,拟合出它的数学模型 ,进而模拟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和脱附情况 ,可大大减少实验次数 ,迅速找到最佳色谱操作条件 .采用静态法和吸附脱附法 ,测定木糖、木糖醇单、双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等温线 ,比较测定结果 ,确定吸附脱附法是准确测定等温线的简便方法 .
摘要:在味精行业中 ,目前广泛采用SBA生物传感仪检测L 谷氨酸含量 .SBA生物传感仪在检测量程下 ,定标为 10 0 ,但在检测谷氨酸发酵液、等电上清液、上清液的浓缩液、脱盐液以及脱色液时 ,受NH4 +的影响 ,其结果偏低 ;为此 ,其定标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 ,才能准确地检测出样品中的谷氨酸含量 .
摘要:以谷氨酸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 1376 1为出发菌株 ,经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基胍 (NTG)诱变处理 ,D 组氨酸 (D His)、6 氮鸟嘧啶 (6 AU)等结构类似物平板和以L 组氨酸 (L His)为惟一氮源平板定向筛选 ,获得一株L 组氨酸产生菌H 2 4 (D Hisr 6 AUrHisase- ) .在加有 15 0 g/L葡萄糖、35g/L硫酸铵以及 10mL/L玉米浆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 72h ,产L 组氨酸 1.6 g/L.
摘要:合成了一种新型无机离子交换剂———硅酸锌 ,对其化学稳定性进行了测定 .该合成工艺条件温和 ,反应过程简单 .用硅酸锌进行中性氨基酸 (Gly ,Ala)的分离 ,显示出较好的选择性 .
摘要:利用生物催化或生物转化的方法生产药物的组分已得到广泛的认同 .在生产小分子的药物及中间体时 ,生物催化或生物转化和传统的化学方法最显著的区别就是非常有效地不对称合成手性化合物 .本文主要对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和裂解酶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日益趋向营养化 .作者阐述了加工方式对谷物中营养物质的影响 ,介绍了全谷食品对人体的保健功能 ,建议人们食用稍“粗”的食品 .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