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23(3).
摘要:通过在室温23±2℃条件下添加乳杆菌、乳球菌和纤维素酶青贮黑麦草,以评价其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对照组、乳杆菌组、乳杆菌和乳球菌复合添加组及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复合添加组.结果表明:单独添加乳杆菌、乳杆菌与乳球菌复合添加对黑麦草pH值无明显影响(P>0.05),但发酵质量较对照组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乳杆菌和纤维素酶的复合添加明显降低了pH值(P<0.05),增加了发酵产物乳酸(P<0.01)的含量,明显降低了NH3-N(P<0.05)、NDF(P<0.01)和ADF(P<0.05)的含量,蛋白质损失减少约8%,但丁酸含量略高于其他组.因此,乳杆菌和纤维素酶联合添加可显著改善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
2004, 23(3).
摘要:在实验室制粒系统,通过改变粉料在调质器内的调质效果及制粒机工艺参数,考察了入模水分、辊模间隙及压模孔长径比(L/d)对制粒机的生产率、电耗及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颗粒质量的前提下,可通过调控入模水分、辊模间隙和压模孔长径比(L/d)等工艺参数,达到提高制粒生产率,降低电耗的目的.对于含谷物高的配合饲料,制粒的适宜条件是:调质入模水分为15%~16%,辊模间隙为0.7mm,压模孔长径比(L/d)为10.
2004, 23(3).
摘要:使用75%乙醇沉淀、CM SepharoseFF离子交换色谱、SephacrylS 200凝胶过滤色谱和PhenylSepharoseCL 4B疏水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对曲霉CJ22 326发酵液中的内切壳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后的内切壳聚糖酶ChiB经SDS PAGE凝胶电泳鉴定为单带,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7700.采用SephacrylS 200凝胶过滤色谱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800.ChiB作用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值为6.0,75℃保温1h还残留40%酶活.1mmol/LMn2+对ChiB有强烈激活作用,2mmol/LCu2+,Ag+,Hg2+,Cd2+,Fe3+有强烈抑制作用.ChiB作用的最适底物为脱乙酰度95%的胶体壳聚糖.
2004, 23(3).
摘要:通过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发酵生产γ 氨基丁酸(GABA)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二水平正交试验考察葡萄糖、豆饼粉、玉米浆、K2HPO4、吐温 80、起始pH值和谷氨酸钠(MSG)对发酵生产GABA的影响.利用极差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豆饼粉、玉米浆和葡萄糖.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进一步考察主要影响因子并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的组成.在优化培养基中,GABA产量增加约4倍,达到3.63g/L,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2004, 23(3).
摘要:研究了营养性因子对黑木耳深层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膏、豆饼粉有利于黑木耳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的形成.正交优化实验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葡萄糖40g/L,豆饼粉9g/L,KH2PO44g/L,无机盐X22g/L.
2004, 23(3).
摘要:通过合成不同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采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不同产品淀粉糊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所有淀粉样品糊均呈现假塑性流体特征.取代度越大的样品,其糊的表观粘度越高,触变性相应减弱.
2004, 23(3).
摘要:草菇(Volvariellavolvacea)在20L发酵罐中以稻草粉为基质进行培养,所产生的β 木糖苷酶(β 1,4 xylosidase,EC3.2.1.37)经硫酸铵沉淀、苯基 琼脂糖(Phenyl agarose)疏水性柱层析、DEAE Sephacel阴离子柱层析、TOSOHASS HW 5S分子筛过滤分离等提纯步骤,达到了电泳纯,提纯倍数为241倍,收率为14.5%.该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6.41~6.76,最适温度为55℃;在pH值5.78~7.68之间酶活力相对稳定,52℃的半衰期(t1/2)为1h.由凝胶过滤和SDS PAGE测得酶由4个亚基组成,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5000.在所测定的底物中,β 木糖苷酶仅对对硝基苯基 β D 木糖苷有专一性水解作用,其对对硝基苯基 β D 木糖苷水解的动力学参数Km值为2.4mmol/L,vmax为42μmol/(min·mg).该酶催化对硝基苯基 β 木糖苷水解将产物β 木糖反转成α 木糖.
2004, 23(3).
摘要: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大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及大鼠30d毒试验来评估蛋黄抗体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7d内小鼠和大鼠均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和死亡,3项致突变试验结果也均为阴性.大鼠30d长毒试验中临床检查、血像、生化、脏器组织病理学等项目测定均无异常.结论为IgY无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属安全制剂.
2004, 23(3).
摘要:研究了高水解度大豆多肽的制备和脱盐工艺,采用两种蛋白酶AS1.398和Alcalase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得水解度为10%~24%的大豆多肽.结果显示在等电点沉淀分离多肽时,相同水解度下,Alcalase酶水解产物的水解得率比AS1.398酶水解产物的水解得率高20%.采用DA201-C大孔吸附树脂对水解液进行脱盐,得到了优化的吸附和解吸的条件.该条件下大孔吸附树脂对水解液的吸附率为89.71%,解吸率为72.30%.
2004, 23(3).
摘要:研究了黄原胶和瓜尔豆胶的复配胶作为冰淇淋稳定剂对冰淇淋品质和流变性的影响,测定了冰淇淋浆料的粘度,应用小幅振荡测定经硬化后冰淇淋成品的动态粘弹性,以及硬化冰淇淋的硬度和粘结度.结果表明,随复配胶用量的增加,冰淇淋浆料的粘度也随之增加,另外,Power law模型的流动指数和粘度指数、冰淇淋成品储能模量、及硬度、粘结度均呈增加趋势.实验结果还表明,随复配胶用量的增加,冰淇淋的弹性模量和稳定性得以提高.通过测定冰淇淋的膨胀率和抗融性,得出冰淇淋中复配胶的最佳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35%.
2004, 23(3).
摘要:焙炒是一种全新的使原料淀粉糊化的方法.它用热风替代水蒸气,在高温,短时间的条件下处理原料米,具有无废水污染,容易保存等优点,为食用酒酿制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技术.通过对焙炒大米的3个指标:糊化率、脂肪含量和氨基氮进行测定,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对上述性能指标和操作参数的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得到可以描述焙炒过程操作条件和性能指标之间关系的模型.在所得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GA对大米的焙炒条件实施优化,对未参与ANN建模的数据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发现,结合使用ANN和GA,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对应于期望指标的操作条件,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2004, 23(3).
摘要:应用豆奶、脱脂豆粉、大豆浓缩蛋白制备大豆酸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使用常用的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逐渐增加其中的豆乳含量进行驯化培养.结果表明,豆乳与牛乳质量比为8∶2发酵效果较好.使用经驯化后的菌种对豆乳进行发酵实验,比较了3种不同大豆蛋白原料之间的异同,并分别确定了不同原料的最佳固形物含量、发酵时间、杀菌温度等影响因素.
2004, 23(3).
摘要:试验采用不同的蜡乳液对鸡蛋涂膜保藏,以失重率和新鲜度为指标研究涂膜及温度对其保藏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贮藏期间蛋清pH值、微生物及感官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涂膜组的失重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涂石蜡的失重率最低,而且新鲜度保持较好,可延长货架期;随着温度升高,失重率均逐渐增大,新鲜度降低程度也增大;蛋清pH值的变化趋势相同.在试验期间(35d),鸡蛋涂膜后,未发现有菌生长;温度和涂膜在鸡蛋贮藏中起到重要作用.
2004, 23(3).
摘要:以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微胶囊化冷榨桔油和微胶囊化蒸馏桔油的感官质量进行了评价,并比较了"最大隶属度法"、"h函数法"、"双权法"和"f函数法"4种判别方法的差别.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冷榨桔油的感官品质优于微胶囊化蒸馏桔油,且"f函数法"较其他方法更便于进行多个相近样品之间的排序.
2004, 23(3).
摘要:以垦啤 2号大麦(适合东北气候、土质种植)为原料,将酶活分析方法与传统制麦方法相结合,按照最佳制麦工艺所得成品麦芽各项指标均介于一级品与优级品之间,其中,糖化力、糖化时间、α 氨基氮、可溶性氮均优于优级品.通过研究制麦过程中各种添加剂对绿麦芽酶活的影响表明,利用体积分数0.1%甲醛浸麦1h效果较好;同样条件下,较质量分数0.9%NaOH浸麦,制麦酶系都有所提高.
2004, 23(3).
摘要:采用溶菌酶处理、超声破碎、硫酸铵分级、3次DEAE SepharoseCL 6B层析、SephacrylS 200凝胶过滤等手段,从乳酸菌细胞中分离纯化得到谷氨酸脱羧酶(GAD;EC4.1.1.15).纯化酶的比活力为14.4U/mg,纯化倍数31,回收率3.8%,SDS PAGE得到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5000.L 谷氨酸是测试的18种氨基酸中的惟一作用底物,表明乳酸菌GAD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酶在pH值3.6~5.4时具有活性,pH值4.7时活性最高,pH值6.0以上时没有活力.耐热性实验表明,pH值4.7条件下处理5h后,60℃时该酶仍能保持80%以上的活性,80℃以上迅速失活,由Lineweaver Burk作图得到的GAD的Km值为1.9mmol/L.
2004, 23(3).
摘要:通过紫外线和γ射线交替诱变,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菌株BE40 39.与出发株相比,其产酶能力提高1.3倍,发酵性状与出发菌株也有明显的差异.突变菌株发酵试验发现,Avicel是突变菌株产酶最合适的纤维素质碳源.通过对发酵培养条件的试验,得出最佳培养条件是:Avicel质量浓度为0.1g/dL,胰蛋白胨质量浓度为0.3g/dL,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佳培养基初始pH4.2,发酵5d达到产酶高峰.
2004, 23(3).
摘要:研究了单一稀土氯化亚铈(CeCl3)对谷氨酸棒杆菌的生长及谷氨酸脱氢酶(GDH)和乳酸脱氢酶(LDH)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低剂量下能促进谷氨酸棒杆菌的生长;达到一定剂量会抑制菌体的生长;对酶活性的影响也是在低剂量下激活,在高剂量下抑制.
2004, 23(3).
摘要:以黑曲霉菌株A.niger103为出发株,通过紫外、亚硝基胍等诱变剂进行反复诱变处理,得到一株高产菌株A.niger537,果胶酶酶活提高了130%,同时测定了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的酶活,分别达到4.76,176.82,832.4,105.73 U/mL.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营养条件对改变各酶产酶量及其酶系组成的影响.
2004, 23(3).
摘要:营养基因组学是高通量基因组技术在日粮营养素与基因组互作及其与健康关系研究中的应用.随着人类和模式动物基因组的阐明以及近年有关技术的进展,同时进行生物样品中DNA,mRNA和表达的蛋白质分析,确定基因的多样性已成为可能.它将加速认识营养如何影响代谢途径和机体稳态控制,发现与营养有关疾病早期调节失控与基因型的关系.应用营养基因组学建立评价营养素利用效率的标识和方法,可为公众健康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利用营养基因组学技术能够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和开拓新的市场.
2004, 23(3).
摘要:主要介绍了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中各种氨基酸输送系统及其基因、底物、特性和在氨基酸生产上的应用.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