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海洋真菌多糖YCP对小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和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ICR小鼠S180、Heps移植性肿瘤,C57BL/6小鼠Lewis移植性肿瘤和BALB/cA裸小鼠人肺癌A-549移植性肿瘤实验方法,检测受试药物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以荷瘤小鼠的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及吞噬指数K及吞噬系数α值等为指标,观察药物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YCP(9,3mg/kg)静脉注射(iv)对小鼠移植瘤肝癌实体型(Heps)、肉瘤180(S180)、Lewis肺癌的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YCP(9,3mg/kg)可显著提高S180荷瘤小鼠的吞噬指数K和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P〈0.0l,P〈0.05).YCP对ICR小鼠S180、Heps移植性肿瘤,C57BL/6小鼠Lewis移植性肿瘤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YCP可显著提高S180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摘要:利用Pseudoalteromonas elyakouii菌株发酵降解相对分子质量10000左右的褐藻胶,制备褐藻胶寡糖.为了达到降低培养基成本和简化分离工艺的目的,使用(NH4)2SO4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来代替使用蛋白胨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为了促进菌的生长和发酵产物褐藻胶寡糖的生成,在新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海带浸液、葡萄糖、乳糖、几种氨基酸和几种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柠檬酸、延胡索酸、尿素),并考察这些成分对菌生长和发酵产物褐藻胶寡糖生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基本培养基中和添加0.1g/L的L-谷氨酰氨、0.1g/L尿素或0.1g/L柠檬酸时可获得较高的产物浓度。
摘要: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酸解氧化淀粉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反应,并探讨了过硫酸铵的氧化和引发机理;红外光谱验证了接枝共聚反应的发生.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淀粉和单体用量的基础上,引发剂用量、酸解氧化时间、PH值、接枝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单体滴加时间等因素都对接枝共聚反应和接枝产物的性能产生影响.当过硫酸铵浓度为30mmol/L、酸解氧化时间为1h、pH值为3.5左右、反应温度在糊化温度以下,即70℃左右、反应时间为3h左右、单体滴加时间为1.5h时,接枝共聚产物的接枝百分率和接枝效率最大。
摘要:大豆分离蛋白(SPI)通过微波辐射与糖进行接枝反应,研究了微波辐射功率、pH、缓冲液的类型与浓度、无机盐、及底物的配比与浓度对该反应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功率、pH及磷酸盐有助于该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配比与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是双向的,而无机盐的加入对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摘要:以模拟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在膜通量恒定的条件下,考察了MBR(Membrane Bioreac-tor)内SMP(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的积累与污泥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MP可以被微生物降解,SMP的浓度在反应器中呈先增加后降低.最终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并最终达到其产生—降解的动态平衡.反应器运行初期,絮状污泥的VSS/SS、污泥比基质降解速率、OUR和SVI迅速下降,分别由初始的0.913、0.72 kg/(kg.d)、6.78 mg/(g.d)和108降至第24天的0.72、0.187 kg/(kg.d)、3.74 mg/(g.h)和43,之后缓慢上升,至第40天左右时基本趋于稳定,但均低于初始值.MBR中SMP的积累与污泥特性密切相关,SMP的积累降低了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单位质量污泥的微生物含量及其代谢活性,在膜的截留作用下,系统对污染物的总体去除率未因此而受到影响,系统运行稳定.
摘要:在退浆废水中,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污染严重又难以生物降解的物质,采用Fenton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可明显地改善其生化性,研究表明,当溶液初始pH值为4.0,H2O2/Fe^2+(摩尔浓度比)=10,H2O2/COD(质量浓度比)=1.5,反应温度为40℃,反应30min时Fenton预处理的效果最佳,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BOD/COD值也由0.1左右增加到0.7.经过活性污泥法的处理,COD去除率由未经预处理时的2%提高到88%左右。
摘要:研究了大肠杆菌产生的聚唾液酸的分子结构,对聚唾液酸的分子基团特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聚唾液酸糖苷键的连接方式和构型.发酵液中的聚唾液酸经超滤浓缩、有机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处理,得到高纯度的聚唾液酸,经^13C-NMR分析和比较,表明所得到的聚唾液酸是一种α-2,8糖苷键连接的同聚物。
摘要:对无锡水蜜桃进行了不同过程的真空顸冷后,进行三阶段减压贮藏保鲜试验,同时以不顸冷直接进行三阶段减压贮藏和常压冷藏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减压条件下水蜜桃真空顸冷的效果不明显,其各项生理生化变化与不预冷直接进行三阶段减压贮藏无明显差异,而三阶段减压贮藏则明显优于常压冷藏。
摘要:对罗非鱼片加工废弃物速酿鱼露的发酵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氨基酸态氮、总酸、TVBN、色度、感官5个指标分析了速酿鱼露在不同盐度(4,7,10,13g/dL)和不同加曲量(质量分数10%、15%、2S%、35%)下的发酵状况,综合各指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速酿发酵条件为:7g/dL盐度和10%的加曲量,在此条件下的鱼露发酵液氨基酸态氮、总酸含量较高、腐败程度低,风味感官评价较好。
摘要:利用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通风发酵过程中的啤酒酵母细胞的胞外、胞内6种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跟踪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培养的酿酒酵母代谢产酸时,细胞胞外、胞内有机酸的动态变化存在差异性,胞外有机酸含量远大于胞内含量;酵母细胞对有机酸代谢存在着精确保守性和经济效能性,在发酵后期阶段(〉84h),大部分有机酸含量逐步降低;发酵终点时,胞外、胞内乳酸、苹果酸含量较高。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通风发酵过程中的啤酒酵母细胞的胞外、胞内6种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跟踪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培养的酿酒酵母代谢产酸时,细胞胞外、胞内有机酸的动态变化存在差异性,胞外有机酸含量远大于胞内含量;酵母细胞对有机酸代谢存在着精确保守性和经济效能性,在发酵后期阶段(〉84h),大部分有机酸含量逐步降低;发酵终点时,胞外、胞内乳酸、苹果酸含量较高。
摘要:通过实验室制备,合成了二溴海因/二氧化硅复合粒子,运用扫描电镜(SEM)与红外光谱(IR)进行了表征,SEM结果显示,在SiO2的表面覆合了二溴海因,红外光谱图表明,复合粒子中二溴海因和二氧化硅之间以物理作用方式结合,将单纯二溴海因与二溴海因/二氧化硅复合粒子溶解于水,测定其在水中的释放速度,结果表明:二溴海因/二氧化硅复合粒子中的二溴海因在水中释放的速度明显慢于纯二溴海因,且能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比较纯二溴海因与含等量二溴海因的复合粒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发现在二溴海因含量高于有效抑茵浓度时,复合粒子对茵体的抑制效果高于纯二溴海因。
摘要:将不同产地的6个云芝菌株进行液体培养,通过多糖产量、多糖质量和蛋白质质量等指标,从中选出了3个优良菌株,采用高效液相凝胶过滤色谱法(HPGFC)测定这3个菌株提取物云芝胞内多糖的相时分子质量,并加以比较,根据实验的结果,确认菌株LS为液体发酵的首选菌株。
摘要:应用RT-PCR方法从中国人胎脑组织中扩增出神经珠蛋白(NGB)特异性编码基因片段,构建了pMD18-T-hNGB克隆质粒,并与Burmester NGB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获得的中国人NGB编码基因序列与Burmester序列的同源性为98%。
摘要: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熏衣草精油,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分别鉴定出34种和29种化合物,占出峰物质总数的95.5l%和98.39%.两种精油成分主要区别在于乙酸薰衣草酯和乙酸芳樟酯的质量分数相差较大,且第五个主成分不同,分别为异丁酸叶醇酯和α-松油醇。
摘要:建立一种蒽酮-硫酸法测定西洋参多糖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对不同西洋参中多糖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比较。西洋参用水提取,经多级处理除去脂类、单糖、双糖、低聚糖、氨基酸、蛋白质等杂质制得西洋参精制多糖,精制多糖溶解与蒽酮硫酸试剂显色,通过扫描确定最大吸收波长,然后用精制多糖测得西洋参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采用蒽酮-硫酸法比色测定,结果表明,此测定方法简便可行,供试液在4h内显色稳定,重现性较好,平均回收率为96.9%,RSD=1.33%(n=4).来源于不同产地的西洋参多糖质量分数有一定的差异,其范围为6.32%~10.8%。
摘要:研究了发酵培养基成分、补加方式及外源氨基酸对酿酒酵母发酵和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前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一次性补加酵母抽提物(YE)有利于目的产物的表达,发酵过程中补加YE不利于目的产物的表达,发酵中后期补加适量的葡萄糖有利于阿片肽的表达.添加外源氨基酸对酿酒酵母工程菌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明显地影响阿片肽的表达.通过正交实验对酿酒酵母生长和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为:培养基中酵母抽提物质量浓度为25g/L,C:N比2.8,培养基初始PH5.0,摇床转速220r/min.在最优条件下研究了酿酒酵母表达目的产物的情况,总蛋白质质量浓度为614.50mg/L.SDS-PAGE电泳和双波长凝胶扫描结果表明:目的阿片肽约占总分泌蛋白质的5%,其表达量为30.7mg/L,是优化前的1.49倍。
摘要:采用套式PCR技术,从肺炎克氏杆菌A.S.1.1736基因组中扩增编码GDHt-β亚基基因,对目的基因进行测序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出约585 bp的目的DNA片段,经GenBank检索对照分析,该基因序列与国外文献报道的同源性达99.34%,表明成功地获得编码GDHt-β亚基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亚基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摘要:采用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半干法合成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确定了获得高反应效率的最优条件为:催化剂与醚化剂的摩尔比1.6、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h、反应中水分质量分数为25%、醚化剂用量1.7g。
摘要:制备了番茄红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测定了包合物的溶解度、稳定性,比较了包合物及番茄红素的紫外吸光光谱变化,差示扫描量热图谱.结果表明:番茄红素与2-HP-8-CD以摩尔比1:4混合,经研磨法包合处理后,2-羟丙基-β-环糊精与番茄红素形成一种新的物相,包合后番茄红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到0.5mg/mL,包合物在4℃下放置两个月番茄红素基本不损失,稳定性好。
摘要:采用组氨酸与血红蛋白形成配位复合物,替代亚硝酸钠的发色作用,研究了pH对配合物紫外吸收的影响,计算出配位平衡常数β,并通过不同温度下测定β值,求出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和标准摩尔熵,表明配位反应是熵、焓降低的过程。
摘要: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在光照条件下培养,其菌落呈橙黄色,菌丝体中有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积累.通过丙酮抽提和硅胶柱层析纯化,获得的蛹虫草类胡萝卜素3个光谱吸收峰为416,439,468nm.该类胡萝卜素在蛹虫草中随时间的变化而有一个产量的高峰期,其最高产量可达472.3μg/g鲜重以上。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