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5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当归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分析

      2006, 25(1).

      摘要 (585) HTML (0) PDF 102.46 K (1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80℃热水提取,得到当归水溶性多糖W-ASP。经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过滤柱层析对其进行纯化分级。实验结果表明:W-ASP11主要由葡萄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0000;W-ASP12主要由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9000;W-ASP2和W-ASP3主要舍半乳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以及少量葡萄糖和甘露糖,并含有较高的糖醛酸,由单糖组成及红外图谱初步分析,可判断是一种果胶类多糖。当归多糖主要组分W-ASP3经凝胶色谱(GPC)鉴定为均一组分,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2000。

    • Aspergillus ficuum菊粉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解菊粉制备低聚果糖

      2006, 25(1).

      摘要 (434) HTML (0) PDF 167.52 K (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脱盐、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从Aspergillus ficuum菌株混合酶系中分离得到4种菊粉酶组分,应用薄层层析法分离各组分水解菊粉的产物,发现其中3种组分主要含外切菊粉酶,一种主要含有内切菊粉酶。进一步对所得到的内切菊粉酶组分酶解菊粉制备低聚果糖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底物浓度、加酶量、反应温度和反应pH对低聚果糖制备的影响,确定其最适反应条件为:底物浓度50g/L、加酶量10U/g底物,反应温度45℃,反应PH6.0。在此条件下反应72h,菊粉酶解率达74%,低聚果糖得率可达50%以上,酶解产物以DP2~DP4为主。

    • 外源质粒DNA对小鼠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2006, 25(1).

      摘要 (402) HTML (0) PDF 231.73 K (1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外源质粒DNA经胃肠道吸收可能对肝脏产生的作用机制。给Balb/c小鼠灌胃质粒pcDNA3 200μg,在灌胃后4h分离肝脏,提取肝脏的总RNA。利用寡核苷酸芯片对灌胃质粒pcDNA3后的Balb/c小鼠肝脏进行基因表达谱研究。结果发现17664个基因中,表达上调100条,表达下调41条。按基因功能分类,表达上调的基因可分为免疫应答基因、转录因子基因、信号转导基因、转运相关基因及代谢相关基因等;表达下调的基因主要为脂质代谢基因。灌胃外源质粒DNA后,肝脏组织主要表现为急性时相反应的加强、免疫反应的活化、细胞信号通路的活化以及脂质代谢途径的抑制。表明外源质粒DNA通过胃肠道途径可广泛调控肝脏的基因表达。

    • 超声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热致凝胶功能性质的影响

      2006, 25(1).

      摘要 (546) HTML (0) PDF 116.99 K (1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SPI)热致凝胶形成条件和超声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离子强度为0.6mol/L,pH值8.0,采用10g/dL SPI质量浓度为SPI最佳熟致凝胶形成条件。延长超声处理时间和增加功率显著提高凝胶破裂强度,与对照样相比经25kHz,400W超声处理10min,凝胶破裂强度由32.0g增加到41.0g;超声处理对SPI凝胶质构分析性质(TPA性质)有显著影响,延长超声处理时间和增加功率可升高凝胶的硬度值、弹性值和回弹性值,但均对SPI凝胶的脆性有降低作用。

    • 亚麻籽胶的乳化性质

      2006, 25(1).

      摘要 (468) HTML (0) PDF 143.66 K (1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点研究了亚麻籽胶的乳化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亚麻籽胶的质量分数、溶解温度、乳化温度、加油量以度贮存温度等对亚麻籽胶的乳化性质都有影响。质量分数增加,亚麻籽胶的乳化稳定性增强;加油量增多。亚麻籽胶的乳化稳定性下降;溶解温度升高能提高亚麻籽胶的乳化稳定性;而乳化温度和贮存温度越高,亚麻籽胶乳状液越不稳定。由于亚麻籽胶与阿拉伯胶在相对分子质量、均方旋转半径、粘度、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上的差异,导致了亚麻籽胶与阿拉伯胶乳化性质的差异.

    • 元宝枫叶总黄酮的提取研究

      2006, 25(1).

      摘要 (450) HTML (0) PDF 127.47 K (1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乙醇作为溶剂,采用常规浸提法及超声辅助法对元宝枫叶总黄酮的提取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结果得到浸提法的优化条件为:溶剂为体积分数50%的乙醇溶液,料液比1g:25mL,提取时间1.5h,浸提温度70℃。按照此条件提取两次,第一次提取率94.16%,第二次1.36%;超声辅助法的优化条件为:溶剂为体积分数50%的乙醇溶液,料液比1g:15mL,提取时间0.5h,浸提温度60℃。按照此条件提取两次,第一次提取率为96.29%,第二次提取率为3.11%.

    • 溴酸钾氧化二甲基黄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痕量硒(Ⅳ)

      2006, 25(1).

      摘要 (446) HTML (0) PDF 97.01 K (1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0.004mol/L的HNO3介质中,在乳化剂OP存在时,痕量硒(Ⅳ)催化溴酸钾氧化二甲基黄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硒(Ⅳ)的催化光度法。方法检出限为0.015μg/L,线性范围为0~0.8μg/L,加标回收率为98.0%~102.5%,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7.2%。用于测定食品中的痕量硒(Ⅳ)时,结果满意。

    •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蔬菜保鲜效果评判

      2006, 25(1).

      摘要 (442) HTML (0) PDF 89.00 K (1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收后的蔬菜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及活跃的生理活动,其组织细胞只能利用内部贮存的少量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使保鲜期受到限制。高效叶面肥含有的营养成分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蔬菜体内的代谢反应具有调节作用,对蔬菜的保鲜效果明显。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对保鲜效果优良进行评判,结果为质量分数0.1%活力多效素+质量分数3%VC+质量分数1%NaCl组的保鲜效果最好。

    • 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共固定化

      2006, 25(1).

      摘要 (485) HTML (0) PDF 112.03 K (1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比较了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两种栽体及不同固定化方法对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共固定化效果,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交联固定化方法的效果最佳。对共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可使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回收率分别达67.3%和46.0%。

    • 有机介质中脂肪酶催化肌醇烟酸酯的合成

      2006, 25(1).

      摘要 (485) HTML (0) PDF 103.83 K (2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了有机相中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肌醇和烟酸合成肌醇烟酸酯的可能性;系统地研究了有机溶剂特性、反应初始水活度、温度、pH值、加酶量、底物浓度及摩尔比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白花蛇舌草对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

      2006, 25(1).

      摘要 (515) HTML (0) PDF 114.64 K (1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提取物对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首先采取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各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增殖的抑制;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法分析了各提取物对EGF介导的Erk信号传导通路中Erk1/2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煎煮及冷水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但两者无显著差别,而乙醇提取物显著抑制HeLa细胞增殖。对EGF介导Erk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显示。白花蛇舌苹提取物处理细胞90min后,EGF诱导的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且表现浓度依赖性。抑制效果:乙醇提取物〉冷水提取物〉煎煮提取物。研究证明。中药白花蛇舌草含有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可能在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L-异亮氨酸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2006, 25(1).

      摘要 (420) HTML (0) PDF 118.83 K (1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栖糖蜜棒杆菌(Corynedacterium melassecola)ATCC17965为出发菌株。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经硫酸二乙酯和60^Co诱变处理。定向选育出一株L-异亮氨酸产生菌131-5(SG^r+LeuME^r+Leu+AHV^r+Suc^g+Eth^r)。在培养基未经优化的情况下产L-异亮氨酸14-15g/L.同时,考察了培养基及发酵每件对茼株产酸的影响,在优化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积累L-异亮氨酸19.2g/L.最高时可迭21.3g/L.

    • 3种固态发酵生物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2006, 25(1).

      摘要 (691) HTML (0) PDF 150.82 K (1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固态发酵中生物量测定常用的3种细胞组分(核酸、麦角固醇、氨基葡萄糖)作为生物量测定指标的可行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核酸组分在细胞中含量比较稳定,可较好地指示生物量的变化,氨基葡萄糖受培养基成分影响较大,只适舍固定成分培养基中生物量的表征,而麦角固醇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太稳定,不适合作为生物量测定的指标。运用核酸法对土曲霉田态发酵产lovastatin过程中的菌体量变化进行了描述。

    • 液体发酵法生产云芝胞内糖肽

      2006, 25(1).

      摘要 (840) HTML (0) PDF 121.04 K (1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筛选比较6株云菌种。获得液体发酵生产云芝糖肽的较佳菌株CV-S,经优化播瓶发酵,放大至30L罐发酵,28℃发酵4d,菌丝体干重达24.9g/L。菌丝体破碎后,经超滤浓缩,醇沉干燥后,云芝胞内糖肽产率迭2.23g/L。糖肽总糖为55.58%,肽33.53%,经HPLC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的有2个组分,分别为783 600和27 700。所提取产品的出峰时间与标准品基本一致。

    • 麦汁的生物酸化技术

      2006, 25(1).

      摘要 (466) HTML (0) PDF 96.22 K (1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者研究了以德氏乳酸杆菌为生产茵种,以未添加酒花的麦汁作为培养基生产乳酸的主汁生物酸化技术,用于调节啤酒生产过程pH值。确定5^#乳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2℃,最佳生物酸化麦汁质量分数为14%。研究表明,液体培养基的组成对该菌产乳酸有较大的影响。生物酸化麦汁调酸比约为1.40左右,不会对成品啤酒风味产生太大的影响。

    • 桑果红色素的提取及性能

      2006, 25(1).

      摘要 (552) HTML (0) PDF 93.97 K (1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桑果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桑果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80nm,较适宜的提取剂为乙醇,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剂体积分数为80%,提取剂pH值为6,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2h。该色素耐光、耐热、抗氧化、抗还原性强,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蔗糖、食用香精、维生素C以及质量浓度小于0.1g/dL的金属离子Mg^2+、Al^3+、Ca^2+、Cu^2+、Fe^3+等对色素无明显影响。

    • 酶法浸提枸杞的研究

      2006, 25(1).

      摘要 (468) HTML (0) PDF 211.44 K (1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外源酶酶解枸杞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源酶能显著提高枸杞浸提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其单一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浸提枸杞的适宜pH值分别是5.0~5.5和pH值6.0,适宜的酶质量浓度分别为0.20g/dL和0.40~0.60g/dL,温度分别为55.C和65℃,适宜时间都为50-60min;两种酶组合浸提枸杞的较适pH值、温度、时间和酶组合分别为pH值5.5~6.0,55-60℃.50min和0.20g/dL纤维素酶+0.40g/dL木瓜蛋白酶。

    • 欢迎订阅2006年《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

      2006, 25(1).

      摘要 (470)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甘薯糖蛋白脱游离蛋白的研究

      2006, 25(1).

      摘要 (481) HTML (0) PDF 112.76 K (1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用Sevage法脱除甘薯糖蛋白中游离蛋白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提出了影响甘薯糖蛋白脱游离蛋白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工艺条件,确定影响甘薯糖蛋白脱游离蛋白的主次因素分别为样液与试剂的比例、脱蛋白次数、氯仿与正丁醇的比例、脱蛋白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样液与试剂的体积比为2:1,氯仿与正丁醇的体积比为2:1,脱蛋白次数为3次,脱蛋白时间为20min时,脱游离蛋白的效果较好。

    • 类蛋白反应法改性水解明胶的原理

      2006, 25(1).

      摘要 (536) HTML (0) PDF 148.69 K (16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在木瓜蛋白酶的作用下,蛋氨酸月桂醇酯与水解明胶进行类蛋白反应的机理。通过对反应过程中游离氨基质量分数的变化、封闭水解明胶端基对类蛋白反应的影响、不同反应时间所得类蛋白物的疏水性变化以及氨基酸组成和质量分数变化几方面的研究得出:类蛋白反应中存在肽键缩合和转肽作用;离子相互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对类蛋白物的合成有一定贡献的;疏水相互作用能够促进类蛋白反应的进行,也说明了疏水性较强的多肽之间会更容易发生类蛋白合成反应。

    • 金枪鱼碎鱼肉中肌红蛋白的初步提取和纯化

      2006, 25(1).

      摘要 (464) HTML (0) PDF 125.70 K (1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从肌红蛋白含量较高的金枪鱼加工废弃物碎鱼肉中提取氧合肌红蛋白,得到了提取的最佳实验条件:样品体积2.5倍的0.01mol/LpH8.6Tris-HCI缓冲液、提取1.5h、硫酸铵饱和度90%盐析等,并经透析、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进行了初步的层析纯化,得到蛋白质量分数迭87.11%的肌红蛋白。

    • 葡萄酒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研究进展

      2006, 25(1).

      摘要 (678) HTML (0) PDF 110.77 K (3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复杂多样,大约有800多种香气物质。这些香气成分在结构上分属不同的化学门类:醇、酯、有机酸、挥发性酚、萜烯醇、内酯、芳香酮等,含量从每升几纳克(芳香酮)到几百毫克(一些醇类),具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因此,要定性定量分析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非常困难。作者综述了葡萄酒香气成分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葡萄酒香气成分的研究方向。

    •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研究进展

      2006, 25(1).

      摘要 (1078) HTML (0) PDF 170.95 K (49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波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与传统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提取方式相比,具有方便、省时、能耗少、有效成分得率高、选择性强和适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得到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作者阐述了微波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 复合酶在生物合成中的应用

      2006, 25(1).

      摘要 (390) HTML (0) PDF 104.14 K (1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生物催化主要用于更加经济简便的合成已知和未知的化舍物。利用突变的微生物、加工酶及新颖的酶的复合,可以提高产量,也可以探索出新式合成方法。复合酶的应用利用了系统水平的生物学知识,成为新式的化舍物合成方法。随着对蛋白质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逐步了解,这种体外的生物合成方法也正在进一步得到完善。

    • 有机相脂肪酶催化合成技术在食品及相关领域的应用

      2006, 25(1).

      摘要 (499) HTML (0) PDF 125.01 K (1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有机相脂肪酶催化合成技术的研究及其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表明有机相脂肪酶催化合成技术具有直接利用底物、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选择性高、产品容易分离纯化、产品具有绿色环保概念等优点。

当期目录


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