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6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2007, 26(5).

      摘要 (399)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牛蒡菊糖的提取及其分离纯化

      2007, 26(5).

      摘要 (447) HTML (0) PDF 339.13 K (1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水提醇沉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牛蒡菊糖提取率的影响,得到牛蒡菊糖提取的最佳因素组合: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90 min,提取2次,提取率为90.86%。比较不同的脱色、脱蛋白方法,得到纯度较高的均一多糖。

    • 微波提取青钱柳多糖的研究

      2007, 26(5).

      摘要 (930) HTML (0) PDF 271.33 K (1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与常规热水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青钱柳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功率为1400 W,提取时间为30 min,料液比质量体积1 g∶20 mL,提取得率为2.55%,;与常规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等优点。

    • 改性壳聚糖保鲜涂膜透水率的研究

      2007, 26(5).

      摘要 (440) HTML (0) PDF 257.83 K (1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纳米SiOx对壳聚糖涂膜进行改性,采用三因素二次旋转组合正交设计研究了壳聚糖、纳米SiOx和单甘酯等因素对壳聚糖保鲜膜透水率的影响,得到相应单指标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当壳聚糖用量1.547 g、SiOx用量0.028 g、单甘酯用量0.015 g时,具有较低的透水率,膜的综合性能最好,室温下果蔬保鲜时间明显延长。

    • 新型搅拌器对黄原胶发酵的影响

      2007, 26(5).

      摘要 (503) HTML (0) PDF 416.58 K (1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了一组由六叶布鲁马金与下压式双折叶圆盘涡轮搭配组合而成的新型搅拌器,该搅拌器在冷模实验状态下具有较高KLa值和气含率。将该新型搅拌器应用于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黄原胶的发酵,针对发酵过程中黄原胶的浓度、粘度、淀粉含量等参数的变化与传统的六直叶圆盘涡轮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研究了不同的挡板条件对黄原胶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搅拌器能够提高黄原胶发酵液中黄原胶的浓度和粘度、降低发酵液中残留淀粉的浓度,并明显地减少了高粘性发酵液静止区的体积;挡板的缩小或将拆除,更适合于黄原胶高粘性物系的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发酵。

    • 甘蓝微波冷冻干燥工艺与杀菌特性

      2007, 26(5).

      摘要 (483) HTML (0) PDF 355.02 K (1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甘蓝为原料,将微波用做冷冻干燥的热源提供升华热,缩短干燥时间;同时,探索了微波在冻干过程中对物料的杀菌效果。研究了干燥过程中的压力、物料层厚度、微波功率等因素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并与普通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做了结果对比。微波冷冻干燥与普通真空冷冻干燥方式相比,可大大缩短干燥时间,并具有一定杀菌效果。

    • 羟丙基-β-环糊精分子识别能力研究

      2007, 26(5).

      摘要 (464) HTML (0) PDF 396.98 K (1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复合物稳定常数为指标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分子识别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还原-裂解法和甲基化分析确定了HP-β-CD样品的取代度和取代基分布。选取酚酞和甲基红分别作为大、小客体模型与HP-β-CD作用,用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确定复合物的形成和复合形式,用分光光度法分别研究了两种复合物的稳定性,结合HP-β-CD的结构特性,总结出了HP-β-CD对客体的分子识别规律。对较大的客体,HP-β-CD的识别能力低于母体-βCD;对较小的客体,HP-β-CD有较高的分子识别能力,特别是取代度3.5左右,取代基分布较平均的HP-β-CD与客体结合的稳定常数远大于母体β-CD。

    • 超滤处理对大豆肽体外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7, 26(5).

      摘要 (474) HTML (0) PDF 306.46 K (1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察了不同pH值(4.0、7.0、9.0)条件下采用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MWCO)的8000复合膜(醋酸纤维+聚砜)和5000 PES(聚醚砜)的超滤膜对大豆肽处理前后对小鼠体外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白细胞实验,比较了大豆肽超滤处理前后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脾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大豆肽均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而经过超滤处理后的大豆肽免疫功能有所提高,且以pH4.0条件下MWCO为5000超滤膜处理后所得的大豆肽活性最强。

    • 乙二醇葡糖苷的分离纯化

      2007, 26(5).

      摘要 (458) HTML (0) PDF 194.63 K (1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葡萄糖和乙二醇为原料,以磷酸为催化剂,制备了乙二醇葡糖苷。采用萃取的方法对乙二醇葡糖苷进行初步分离,再用G15交联葡聚糖凝胶进行层析柱分离,以质量分数0.2‰的迭氮化钠溶液做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9 mL/min,可使乙二醇与乙二醇葡糖苷完全分离,实现除去乙二醇的目的。

    • 一种识别蛋白质的保守氨基酸残基的新方法

      2007, 26(5).

      摘要 (540) HTML (0) PDF 413.51 K (4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保守氨基酸残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一般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生物信息学认为:氨基酸序列决定蛋白质结构,蛋白质结构决定蛋白质功能。因此,作者基于氨基酸的生化特性、几何特性和动态特性描述了一个新颖的算法去发现蛋白酶家族中的保守氨基酸残基,而保守氨基酸残基将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鼠李糖脂分批式发酵动力学模型

      2007, 26(5).

      摘要 (458) HTML (0) PDF 247.05 K (1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3.7 L瑞士Bioengineer KLF2000型发酵罐分批发酵的实验数据,利用GraphPad Prism软件对假单胞菌BS-03产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动力学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说明Logistic模型和L-P模型能较好的描述假单胞菌BS-03发酵过程中的菌体生长、鼠李糖脂合成和限制性基质的消耗动力学。

    • 萌发大麦种子内肽酶活力、醇溶蛋白及氨基酸含量变化

      2007, 26(5).

      摘要 (464) HTML (0) PDF 337.40 K (2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两个大麦品种垦啤8号和Harrington为材料研究了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体内醇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内肽酶活力的变化。垦啤8号大麦种子的醇溶蛋白含量高,但其降解量比Harrington多。垦啤8号游离氨基酸增长量略高于Harrington。整个大麦种子发芽期间,国产品种内肽酶活力始终高于进口品种。以上表明,与Harrington相比,虽然国产品种垦啤8号含氮量高,但其内肽酶活力升高快,最大酶活力高,醇溶蛋白降解、转化为可输出氮的进程快,有制造优质麦芽的潜力。

    • 无锡水蜜桃香气成分的初步分析

      2007, 26(5).

      摘要 (489) HTML (0) PDF 225.69 K (3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无锡水蜜桃(Prunus persica Batsch)3个中熟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共鉴定出82种香气成分。其中“白凤”、“朝晖”和“湖景蜜露”3个品种果实中分别检测出69种、55种和52种香气成分,各占总峰面积的96.39%、97.71%和97.05%。主要成分为酯类、醇类、醛类和内酯类化合物。3个品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37种,它们共同构成了水蜜桃果实的香味,但其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 人参制品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

      2007, 26(5).

      摘要 (430) HTML (0) PDF 211.42 K (1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参制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测定,用正己烷提取分离技术制备样品溶液,经浓硫酸纯化,采用气相色谱测定。14种有机氯农药在0.03μg/L~0.5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6。最低检测限为0.03μg/kg;添加回收率为60.09%~114.44%;相对标准偏差(RSD)3.77%~11.92%。

    • 麦芽制造过程中酚类物质及其相关酶类的变化

      2007, 26(5).

      摘要 (390) HTML (0) PDF 378.27 K (2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3种典型国产啤酒大麦在麦芽制造过程中(包括浸麦、发芽和干燥)酚类物质及其相关酶类(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变化,分析了制麦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酶活力和制麦工艺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大麦发芽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在合成酚类物质方面的作用及过氧化物酶对根芽生长和制麦损失的影响。

    • 玉米秸秆Lentinula edodes发酵液清除·OH主效物质分析

      2007, 26(5).

      摘要 (462) HTML (0) PDF 313.82 K (1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Lentinula edodes在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基质中液体培养的胞外液清除羟自由基(·OH)主效物质及其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edodes在木质纤维素基质上的培养胞外液具有较高的·OH清除作用,其清除率最高达69.32%;粗多糖为最主要的胞外·OH清除物质,其清除率最高可达54.19%,占整个胞外液·OH清除效率的作用比例为78.17%;粗蛋白为另一重要的胞外·OH清除物质,其清除率最高可达27.17%,占整个胞外液·OH清除效率的作用比例为39.38%.粗多糖及粗蛋白成分共同构成L.edodes胞外清除·OH的主效物质.

    •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年征订启事

      2007, 26(5).

      摘要 (462)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
    • 钴的配合物对甲烷发酵和产甲烷过程中关键酶的影响

      2007, 26(5).

      摘要 (702) HTML (0) PDF 292.03 K (2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甲烷发酵过程中,微量金属元素钴必须以充足的量和生物学有效的形式存在才能为产甲烷菌利用。本研究分别以甲烷产率和辅酶F420为甲烷发酵过程的评价指标,着重考察了钴及其配合物对甲烷发酵的影响。通过比较添加Co2+和配合钴对产甲烷的促进效果,得出在相同摩尔浓度下配合钴更能促进甲烷发酵的结论。不同配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甲烷发酵过程中,丝氨酸是能与Co2+配合、提高Co2+生物可用性的最佳配体。当丝氨酸-钴配合物的添加剂量为2μmol/L时,甲烷产率为313 mL/gCOD,相对空白样提高幅度为60%,此时,辅酶F420的含量由空白样的0.375μmol/gVSS提高到0.516μmol/gVSS,辅酶M的含量由空白样的92.9μmol/gVSS提高到102.6μmol/gVSS。

    • 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高效表达

      2007, 26(5).

      摘要 (517) HTML (0) PDF 294.81 K (3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扩增了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dh),构建了诱导型表达载体pET-gdh,导入E.coliBL21(DE3)后获得了高效表达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菌BL21/pET-gdh。经过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参数的优化,IPTG诱导后重组菌BL21/pET-gdh的葡萄糖脱氢酶比酶活高达9.65 U/mg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质表达量占全菌胞内可溶性蛋白的53%,实现了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的高效表达,为氧化还原酶催化系统提供高效率的NADP+与NADPH循环奠定了基础。

    • 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菜籽油醇解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

      2007, 26(5).

      摘要 (512) HTML (0) PDF 353.28 K (1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脂肪酶Lipozyme TL IM在有机相体系中能有效催化菜籽油醇解反应生成生物柴油。作者研究了酶量、底物比率、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转速、水分质量分数、有机溶剂对产物得率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在正己烷的反应介质中,酶量50%,醇油摩尔比3∶1,反应温度50℃,转速150r/min,添加质量分数5%的水分,反应12 h后产物脂肪酸甲酯得率可达92.3%。

    • 厌氧生物法处理苯酚废水

      2007, 26(5).

      摘要 (483) HTML (0) PDF 274.36 K (3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厌氧生物法处理焦化废水,目标是利用厌氧颗粒污泥去除苯酚。主要研究了厌氧生物法去除苯酚的反应条件:最佳pH 7.3,最佳温度37℃,亚铁离子质量浓度10 mg/L,氨氮质量浓度200 mg/L,苯酚24 h的降解率约为60%。同时在添加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 000 mg/L时,苯酚的降解率增加到69%,说明以苯酚为单一碳源时,苯酚可以被厌氧微生物降解,而加入葡萄糖能促进对苯酚的降解。

    • 琥珀酸产生菌SH-24菌株的初步鉴定

      2007, 26(5).

      摘要 (449) HTML (0) PDF 290.26 K (1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丝状真菌的常用鉴定方法,对诱变选育的一株琥珀酸产生菌(SH-24)进行菌落培养、菌株形态的观察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真菌门(Fungi)、藻菌纲(Phycomycetes)、毛霉目(Mucorales)、毛霉科(Mucoraceae)、毛霉属(Muco)、总状枝毛霉组(Racemousus)中的总状枝毛霉(Mracemosus fresenius)。该菌株的平板生长温度范围在37℃以下,最适生长温度为28℃左右;对所研究的几种碳源均能利用,且对葡萄糖的利用最好;能利用各种氮源包括硝态氮、亚硝态氮、氨态氮和有机氮,无机氮中氨态氮的利用效果最差,有机氮中除豆粉之外都能很好利用。

    • 羊肚菌培养条件响应面法优化

      2007, 26(5).

      摘要 (459) HTML (0) PDF 570.79 K (1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结果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AS51620菌株发酵胞外多糖与菌丝生长的培养条件(发酵温度、时间和装液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4~26℃,培养时间为4.27~4.71 d和装液量为55~75 mL的条件下,每毫升发酵液可获得胞外多糖产量达2 119.43μg/mL;在培养温度为24.54~25.26℃,培养时间为4~4.7 d和装液量为56~75 mL的条件下,获得的菌丝量不低于6.77 mg/mL。通过对胞外多糖曲面方程以及菌丝干重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在培养温度为24.95℃,培养时间为4.2 d和装液量为65.25 mL的工艺条件下,羊肚菌AS51620菌株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和菌丝量最大预测值为2080.74μg/mL和6.71 mg/mL。验证试验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 黄曲霉毒素B1完全抗原构建中结合位点研究

      2007, 26(5).

      摘要 (455) HTML (0) PDF 339.73 K (20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衍生化反应,合成了AFB1羧甲基活化物,然后利用碳二亚胺法合成AFB1-O-BSA偶联物,构建AFB1完全抗原,并通过多种光谱和质谱对合成完全抗原过程中偶联比和结合位点进行研究。通过荧光光谱在分子水平上探讨AFB1与BSA载体蛋白的偶联机制及偶联反应对BSA的构象影响,推测黄曲霉毒素和牛血清白蛋白反应的结合部位,同时发生在BSA的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上,使得BSA疏水性增加,肽链伸展程度降低。

    • 8味中药对黑木耳发酵的影响

      2007, 26(5).

      摘要 (474) HTML (0) PDF 334.73 K (1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不同中药对黑木耳液体培养中生物量的影响,并对添加不同中药的黑木耳发酵液的体外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丹参和绞股蓝抑制黑木耳的生长;决明子对黑木耳的生物量没有大的影响;红曲、银杏叶、何首乌、葛根和苦荞都能促进黑木耳的生长。由体外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在黑木耳发酵过程中添加红曲、葛根和苦荞,不能增强黑木耳的降血脂功效,而添加何首乌、银杏叶和决明子能增强黑木耳的降脂功效。

    • 海洋细菌Bn-103产抑菌物质发酵条件及部分理化性质

      2007, 26(5).

      摘要 (466) HTML (0) PDF 330.10 K (1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从海泥中分离到的一株海洋细菌Bn-103产抑菌物质的培养基、发酵条件及所产抑菌物质的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细菌Bn-103适宜培养基成分组合为:葡萄糖1 g/dL,蛋白胨0.1~0.3 g/dL,酵母膏0.1 g/dL,海水添加量60%~80%;培养基初始pH 5.0~7.0;接种体积分数2%~4%;发酵时间48~72 h;抑菌物质80℃处理90 min,保留活性80%以上,pH值稳定在pH 3~8之间。

    • 一株腐乳生产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理特征

      2007, 26(5).

      摘要 (496) HTML (0) PDF 362.27 K (2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家制腐乳毛坯为对象,筛选出一株腐乳生产菌。这株菌产生以中性和碱性蛋白酶为主的蛋白酶系,酶活力高达1100 U/g干曲。根据菌株在PSA上的菌落特征、菌丝形态、产孢结构及其孢子形态等对毛霉鉴定的基础上,结合1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株毛霉菌为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 WL3.006)。生产菌能在土豆、麸皮及豆腐坯等固体培养基上茂盛生长,对数生长期在12~36 h,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适宜pH值为6~8;40 g/L NaCl对其生长有明显抑制;用卤水或石膏点制的豆腐白坯均适于此菌的生长。

    • >综述
    • 香蕉粉的功能、加工现状及新技术

      2007, 26(5).

      摘要 (556) HTML (0) PDF 483.96 K (5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香蕉粉预防及治疗溃疡、润肠及治疗便秘等功能,以及加工中存在的技术难点,介绍了目前加工香蕉粉常用的喷雾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并推介在香蕉粉加工中应用真空带式连续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及挤压膨化等新技术。

    • 征稿简则

      2007, 26(5):I0001-I0001.

      摘要 (476)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