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7(1).
摘要:聚糖作为生物体的一部分,在细胞识别间占有重要地位.影响生物体的基本生命过程.对糖进行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糖组学是随之发展起来的研究聚糖结构和功能的一门新的学科,近年来倍受关注.作者从糖组学的研究背景、糖链功能、糖基化作用、糖链操作技术及糖药物等方面对糖组学的研究前沿进行了综述.
2008, 27(1).
摘要:在1982、1992和2002中国膳食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统计资料分析中国居民膳食的种类和数量,利用气相色谱测定食物脂肪酸含量,计算每日摄入膳食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居民膳食中摄入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升高,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下降,胞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处于合理范围,但n-6/n-3变化不甚明显,在8.8:1~9.56:1之间,达不到较合适的比例.
2008, 27(1).
摘要:分别比较了甘氨酸螯合铁和硫酸亚铁对健康大鼠和缺铁贫血大鼠的补铁效果.对于健康大鼠,甘氨酸螯合铁较硫酸亚铁有更好的吸收利用效果.双倍剂量的甘氨酸螯合铁组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显著低于双倍剂量硫酸亚铁组(P<0.01),甘氨酸螯合铁对肝脏指数和肝脏铁质量分数的提高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缺铁贫血大鼠,甘氨酸螯合铁补铁比硫酸亚铁见效快.补铁4 d,甘氨酸螯合铁组的血清铁质量分数、肝脏指数和肝脏铁平均质量分数均比硫酸亚铁组显著提高(P<0.05);补铁7 d,两种铁源血清铁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甘氨酸螯合铁组血清总铁结合力、肝脏指数和肝脏铁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硫酸亚铁组(P<0.05).
2008, 27(1).
摘要:研究了用不同用量的天然环烯醚萜Oleuropein A交联改性明胶薄膜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稳定性,并对其交联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Oleuropein A主要以单分子通过C-1、C-3与明胶多肽侧链的氨基发生交联反应.当Oleuropein A用量小于干明胶质量分数6%时,随着Oleuropein A用量的增加,明胶薄膜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抗张强度提高,韧度显著增大;水溶性、吸水性明显降低.这些性能的改变都有利于明胶更好地发挥其作为食品包装膜、药用胶囊及其它生物医学材料的使用性能.
2008, 27(1).
摘要:辐照对肉中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明显,然而辐照肉的TBARS值要高于未辐照肉,采用调味液结合辐照方法对冷却羊肉处理,在28 d贮存期内测定其微生物指标的变化,并在贮期末测定TBARS值,结果表明:采用5 000 Gy辐照结合调味液处理组,乳酸菌、嗜冷菌、肠杆菌科菌、假单胞菌属、细菌总数对数值分别为4.50、1.57、0.70、2.38、2.90,明显低于国标(5.0),而TBARS值为0.23 mg/kg,未超国标(0.50),显著低于未经调味液处理的各组.且在整个贮存期内,调味液处理组的辐照味要明显小于未经保鲜处理组,色泽也并无明显改变,贮存效果好.
2008, 27(1).
摘要:研究了酰胺化桔皮果胶的胶凝性质.通过流变学方法探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对果胶体系弹性模量的影响,表明在降温的过程中,凝胶体系的弹性模量逐渐增加,但不同体系胶凝温度有差别,钙离子浓度对胶凝温度影响较大.应用橡胶弹性理论对果胶交联链的数量进行估计;然后考察了振荡频率对果胶凝胶弹性模量的影响,果胶凝胶属于典型的粘弹性体.
2008, 27(1).
摘要:采用9组不同初始气份对鲜切莲藕进行气调包装,放置在5℃、相对湿度为85%环境中贮藏,分别在第2、5、10、15、20 d测定其感官指标、色差、失重率、硬度、VC和酸含量指标,并与未包装产品进行比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贮藏20 d后的鲜切莲藕质量变化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气调包装对鲜切莲藕有保鲜作用,其中气调组分2%氧气 6%二氧化碳对鲜切莲藕保鲜效果最好.
2008, 27(1).
摘要:采用真空油炸前预处理技术研究了护色工艺对真空油炸马铃薯片品质的影响.实验中选择柠檬酸、亚硫酸氢钠、VC 3种褐变抑制剂,通过配取不同浓度,得出真空油炸马铃薯片最佳护色工艺.结果表明:马铃薯片经过第4组护色液配方处理之后,即:柠檬酸1‰,亚硫酸氢钠1‰,VC1.5‰,产品具有最佳的感官品质和色泽值,同时对其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脂肪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
2008, 27(1).
摘要:研究了四氢呋喃在不同溶剂不同质量分数下荧光光谱,并对其产生机理和谱线特性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溶剂不同质量分数的四氢呋喃在紫外光照射下,荧光峰值波长都位于309 nm左右;在正己烷溶剂中四氢呋喃荧光相对强度与其质量分数成线性关系,而在水溶剂中只有低浓度时荧光相对强度才与浓度成线性关系;同一质量分数四氢呋喃溶液在水溶剂中产生的荧光相对强度比在正已烷溶剂中要大得多.淀粉、四氢呋喃分子都具有环氧结构.深入研究四氢呋喃简单分子的荧光光谱特性,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淀粉荧光光谱的特性.
陆健 , 樊伟 , 孔维宝 , 赵海锋 , 董建军 , 单连菊 , 林艳
2008, 27(1).
摘要:酚类化合物是大麦中主要的抗氧化物质之一,直接影响到麦芽、麦汁和啤酒的品质.研究了体积分数100%的甲醇、体积分数8O%的甲醇、体积分数8O%的乙醇、体积分数8O%的丙酮和水等5种不同提取溶剂对大麦游离多酚和结合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提取溶剂对大麦多酚的提取效率有显著影响,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80%丙酮溶液为提取溶剂时,所得提取物的游离多酚质量分数及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作为大麦抗氧化物质的提取溶剂;不同品种大麦间游离总多酚质量分数及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存在显著差异;结合Folin-Ciocaheu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分剐测定大麦总多酚质量分数和抗氧化力,可初步评价大麦原料的抗氧化特性.#
2008, 27(1).
摘要: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是一种基因致癌物,葡萄酒及其它酒精饮料中含有微量的EC.采用固相萃取柱(50 mL,Chem Elut)结合GC/MS方法检测葡萄酒中的EC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待测样品最佳pH为自然pH,洗脱剂二氯甲烷的用量为175 mL,样品在柱中的停留时间在10 min以上时,EC的回收率最高.方法的回收率为85.76~102.82%,同一天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2~8.20%,隔天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60~10.13%,方法的检出限为3.0 μg/L.
2008, 27(1).
摘要:研究鸡枞菌营养要求,实现鸡枞菌的人工栽培.采用液体振荡培养法,研究鸡枞菌菌丝体对不同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需要.结果表明,鸡枞菌菌丝体在葡萄糖为碳源,氨基酸为氮源时,最适C/N为12~14:1.在分别以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为氮源时,鸡枞菌菌丝体的生长最好,其生物量最高,鸡枞菌菌丝体对Ca2 的需要量最大,其次是K1 和Mn2 .对VB1、VB2、VB3,VB5、VC、VM的需要量在3.5mg/L时鸡枞菌菌丝体生物量最高,对VB6、VB12的需要量在2.0~2.5 mg/L时,其菌丝体生物量最高.
2008, 27(1).
摘要:通过详细HP模型将一条蛋白质序列构造为3个特征序列.其中蛋白质序列取自蛋白质分类数据库CATH,该库将蛋白质序列根据不同结构域分为4类(α主类,β主类,αβ类,低二级结构类).然后采用非线性预测方法,研究每类蛋白质序列的特征序列,得到特征序列的误差比值(E-D)图.从图形上发现,每类蛋白质序列的每条特征序列的曲线起伏波动不断,具有特异性,且4类蛋白质序列对应特征序列的E-D图之间也有很大不同.
2008, 27(1).
摘要: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测定不同剂量的甘草多糖(GP)对巨噬细胞中细胞化学成分及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的活性影响,初探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机理.试验显示,GP能活化巨噬细胞,使其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内的糖原、酸性磷酸酶、酸性ATP酶、酸性酯酶、琥珀酸脱氢酶颗粒的颜色明显加深,酶的活性显著增强.用显微分光光度计进行单个细胞化学成分定量测定,药物添加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GP能显著增强SOD、LSZ活性,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2008, 27(1).
摘要:以苹果品种"瑞林"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比较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法与传统溶剂法提取苹果果肉中原花青素的效果,经筛选优化了苹果原花青素提取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苹果果实中的原花青素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PH值为4、温度70℃.在此条件下提取2 h后,原花青素的最大提取量为0.14 mg/g;传统溶剂法提取苹果中原花青素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pH值为4、温度90℃.在此条件下提取2 h后,原花青素的最大提取量为0.126 mg/g.利用超声波辅助增强了苹果果肉中原花青素的乙醇提取效果,即降低了提取温度,减少了溶剂用量,并使提取量增加了10.9%.
2008, 27(1).
摘要:用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在DNA水平分析了一个能够彻底降解1 g/L聚乙烯醇(PVA)1799的混合微生物体系在降解PVA过程中,混合体系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并用高效液相法(HPLC)对该混合体系降解PVA1799的中间产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在降解过程中有乙酸及甲基酮类物质生成,提出了该混合体系降解PVA1799的可能途径.
杜波 , 陈丽娟 , 王力生 , 王菊花 , 蔡玉华 , 高翔 , 方华平 , 刘莉君 , 马广智 , 程茂基
2008, 27(1).
摘要:从玉米青贮中分离到一株共轭亚油酸生产菌(ANCLA01),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生成量为33.442 μg/mL;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且菌体短直、两端钝圆,不产芽孢;发酵时有乳酸生成,属于同型发酵B型并对底物要求特殊的乳酸杆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train L5的16S rRNA碱基序列相似性达99.93%.兼顾该菌株传统鉴定方法,确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结果表明:ANCLA01菌株是青贮玉米中确产共轭亚油酸的植物乳杆菌.
2008, 27(1).
摘要:报告了新型颗粒淀粉水解酶在大米酒精生产上的最新进展.采用杰能科公司的颗粒淀粉水解酶STARGENTM以大米为原料,发酵效率可大大提高,同时对发酵醪液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生料工艺的发酵产物杂质与传统工艺相比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减少.
2008, 27(1).
摘要:作者从自行分离的高度耐盐菌Arthrobacter pascens DMDC12中分离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粗酶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apharose FF及Source 15Q柱层析,获得了电泳纯的SOD.其亚基相对分子质量23 300,比活力为2 183 U/mg,纯化倍数为53,回收率51%.根据SOD同功酶对抑制剂氯仿:乙醇和H2O2的敏感性,判断其为Mn-SOD.金属离子Mg2 、Zn2 、Ba2 、Cu2 对酶产生一定抑制,Fe2 对酶产生显著的抑制,0.5 mmol/L的Mn2 对酶有激活作用,进一步证实该酶为Mn-SOD.该酶在45℃以下、pH 5~9范围内显示较好的稳定性.相关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极端微生物是Mn-SOD的重要酶源.
2008, 27(1).
摘要:以Bel7402,L02两株细胞为筛选模型,研究了滨海白首乌抗癌活性.用乙醇做溶媒,通过对不同提取条件下提取的产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试验及优化,确定了滨海白首乌抗癌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37℃,时间2 h,料液比为1:10,提取1次.醇提物经过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进一步分离,得到活性成分最佳的组分Ⅱ,经过定性研究,确定此组分是由甾体、三萜、酚类、生物碱为主及少量的糖类组成.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