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聚乙烯醇(PVA)在纺织工业中被广泛用作上浆剂.经PVA上浆的棉织物必须经过退浆处理,以增加棉织物对水的吸收性.相对于传统的热水退浆法,生物降解PVA可以节省较多的热能,其生物分解性好,没有二次污染.因此,很多研究者致力于PVA的生物降解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PVA降解菌的培养特性、共生关系,PVA降解酶的性质及对PVA的生物降解过程,PVA降解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并给出了PVA降解酶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摘要:基因组学和高通量技术提供了大量生命系统组成元件(如蛋白质)之间相互关系的数据,由这些关系数据构成的复杂生物网络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系统运行机制的知识,挖掘这些隐蔽的知识成为当前系统生物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知识发现重要手段的图聚类方法,在复杂生物网络分析上受到了普遍关注,在远同源性探测、蛋白质功能预测、代谢途径发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同时也注意到,由于生命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其他领域中卓有成效的方法往往在复杂生物网络分析中遇到困难.评述了近年来图聚类算法在复杂生物网络分析中的进展,简要分析了复杂生物网络研究的图聚类途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摘要:利用PCR技术从酿酒酵母基因组克隆得到甘油代谢关键酶基因 gpd1 启动子,并成功构建真核生物穿梭表达载体pYX212- zoecin -PSc gpd1 -GUS,并将其电击转入酿酒酵母中.将构建成功的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基因工程菌分别在0.2,0.5,1.0 mol/L NaCl的盐胁迫下培养,首次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荧光法测定GUS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酶活检测 gpd1 启动子的酶活表达.研究发现,酵母甘油代谢关键酶基因 gpd1 启动子在不同渗透压下的表达有明显的差异.证实了 gpd1 启动子是受渗透压调节的,属于诱导型启动子,这可能与渗透压胁迫下的甘油代谢密切关联,相关研究未见报道.
摘要:根据热凝胶发酵过程中不同时间和空间对氧传质的不同需求,实施两阶段发酵工艺:第1阶段在种子罐中实施高密度培养,第2阶段在2级发酵罐中稀释细胞密度,使微生物直接进入产胶阶段,同时解除氧传质对产热凝胶的限制作用,达到高强度发酵生产热凝胶的目的.通过对两阶段发酵工艺的构建和优化,结果表明该工艺较好地满足菌体生长和热凝胶合成对营养和氧传质的不同要求,热凝胶产量达到66 g/L,相对于分批发酵工艺产胶量提高了106%,比产胶速率提高了20%,并且在菌体生长阶段发酵规模比分批发酵缩小了75%,因此节约了能量,降低了功率消耗.
摘要:探讨了MBR膜污染层胞外多糖的分离提取及纯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80 ℃水浴法提取物中胞外多糖含量为86.0%,粗多糖经酶解-Sevag法去除蛋白质,通过DEAE-纤维52、Sephacry-400 HR柱分离纯化得到多糖EPS-A1.紫外光谱分析多糖EPS-A1未见蛋白质与核酸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其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吸收峰.
摘要:设计并优化了从猪心中提取高纯度苹果酸脱氢酶的技术路线,采用组织破碎、二度硫酸铵盐析、DEAE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Phenyl Sepharose 6 F.F.疏水层析及Sephadex G-75 Fine凝胶过滤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苹果酸脱氢酶比酶活达1 212.97 U/mg,纯化倍数达122.64倍,酶活力收率为53.64%.Sephadex G-75 Fine凝胶过滤和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纯化的苹果酸脱氢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69 000 ,含有2个亚基,每个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34 000 .以制备的苹果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配成双酶反应体系,对葡萄酒中L-苹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标准样品和葡萄酒样品精密度及回收率(93.2%~104%)实验.
摘要:以荧光虫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XP2 DNA为模板,扩增得到编码萤火虫荧光素酶(LUC)的基因(luc),构建了诱导型表达载体pQE30-luc.将载体导入 E.coli M15获得高效诱导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的重组菌M15/pQE30-luc.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0 000 ,表达量占全菌胞内可溶性蛋白质的50.9 %. 利用表达载体pQE30上的His*Tag标记选用Ni柱纯化表达具有活性的萤火虫荧光素酶(LUC),纯化后比酶活达到1.43×10 9 RFU/ mg,纯化倍数达10.6倍,回收率为25.3%.
摘要:竹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药用真菌,属于肉座菌科竹黄属,其主要药用成分为竹红菌素,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光疗药物.概述了竹黄菌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竹红菌素、多糖、11,11′-二去氧沃替西林和蒽醌类色素等)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为竹黄菌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摘要:对实验室筛选的产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sp.)进行了固定化,以及对固定化细胞转化L-精氨酸生产L-瓜氨酸进行了研究.比较4种不同固定化方法,确定卡拉胶包埋结合戊二醛后处理为假单胞菌的细胞固定化方法.固定化反应的最适pH值为6.5,细胞固定化后细胞精氨酸脱亚胺酶的热稳定性增加.在50 mm×240 mm固定填充床反应器中,底物浓度为0.5 mol/L L-精氨酸盐酸盐,pH值6.5,温度37 ℃,稀释速率为0.147/h的条件下,连续运转54 d,固定化细胞对底物的摩尔转化率在95%以上,平均生产强度 0.010 8 g/(h*g)(每单位质量的固定化细胞每小时生产的瓜氨酸质量).转化液经732阳离子树脂吸附,氨水洗脱,及浓缩、结晶,得到纯度为99%的L-瓜氨酸晶体,提取总收率约为87%.
摘要:以典型的假塑性流体黄原胶和威伦胶为测试标样,通过Brookfield粘度计测量流体在不同转速下的粘度,结合推导的数学公式,求得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参数.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发酵液的流变特性参数 n和浓度系数k ,并建立了流变学参数与多糖浓度的函数关系,根据计算结果推导出的模型能够评价流体的流变性能,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及所获得的结论对非牛顿流体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摘要:对菊芋原料发酵生产丁二酸进行了研究,用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和 Aspergillus niger 同步糖化发酵,发现同步糖化发酵效果优于糖化后再发酵,在同步糖化发酵过程中还原糖质量浓度始终保持在10~40 g/L,可以避免高浓度的还原糖对 A.succinogenes 的抑制.5 L搅拌罐中同步糖化补料分批发酵96 h产丁二酸98.2 g/L,对消耗糖产率95.4%,生产强度1.02 g/(L·h) .
摘要:以乳糖为惟一碳源,5-溴-4-氯-3-吲哚- β -D-半乳糖苷(X-gal)为显色剂,从土壤中筛选出10株产β- 半乳糖苷酶较高、生长较好的菌株.在30 ℃下发酵产酶,测定邻硝基苯- β- D-半乳糖苷(ONPG)水解能力.在50 mmol/L磷酸钾缓冲液(pH 7.0)中,加入400 g/L乳糖和200 g/L果糖,并分别添加10株菌所产β- 半乳糖苷酶, 至酶活为400 U/L,37 ℃下反应8 h,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编号为2-1样品中含有乳果糖.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菌株2-1为节杆菌属.
王震 , 饶志明 , 诸葛斌 , 沈微 , 方慧英 , 诸葛健
摘要:采用PCR的方法从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es) 中扩增出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编码基因及侧翼序列 CgGPD1,分别构建了含不同 CgGPD1 拷贝数的根癌农杆菌双元载体pCAM3300-zeocin-CgGPD1(Ⅰ)、pCAM3300-zeocin-CgGPD1-CgGPD1(Ⅱ)和pCAM3300-zeocin-CgGPD1 -CgGPD1-CgGPD1(Ⅲ).在大肠杆菌JM109中,研究了其在不同质量浓度NaCl、葡萄糖胁迫下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GPDH的活性随着NaCl、葡萄糖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NaCl质量浓度达到2.5 g/dL时,GPDH的酶活比在0.5 g/dL NaCl下平均提高31.2%; 当葡萄糖质量浓度提高至10 g/dL时,GPDH的酶活比2 g/dL葡萄糖下平均提高31.8%;在相同的NaCl、葡萄糖质量浓度下,GPDH的活性随着 CgGPD1 拷贝数的增加而升高,JM109(Ⅱ)比JM109(Ⅰ)的GPDH酶活平均提高8.2%,JM109(Ⅲ)比JM109(Ⅱ)的GPDH酶活平均提高9.9%.以上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 CgGPD1 基因的表达同样受渗透压胁迫调节.
摘要:为了提高菌体阶段菌体的生长密度、对分批发酵有一些优化指导作用,对菌体本身特性进行了研究.以葡萄糖、氯化铵分别为限制性底物,对粪产碱杆菌进行了连续培养,模拟了粪产碱杆菌在不同的营养条件下的发酵情况,并对连续培养特性和动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葡萄糖限制条件下粪产碱杆菌的比生长速率与限制性底物浓度的关系符合Monod方程,建立了相应的模型方程;同时还建立了两种限制条件下的葡萄糖的消耗动力学模型;并对两种限制条件下的维持系数、菌体产率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葡萄糖限制对菌体产率的影响比氯化铵限制时大,在氯化铵限制条件下菌体产率最大为0.4 g/(h·L),而葡萄糖限制条件下菌体产率最大只为0.3 g/(h·L)左右;氯化铵限制条件下的维持系数是葡萄糖限制条件下的2倍,说明发酵过程中主要的维持消耗是在产胶期热凝胶的合成过程中.
摘要:描述众多代谢物之间的拓扑关系的代谢网络,是抽象的高维数据.为了帮助人们分析这些复杂的数据,需要开发高效的可视化算法.近年来日益引起关注的网格布局算法在代谢网络自动绘图中显示了很好的特性,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有效降低计算量以满足快速、准实时网络绘图的需求.作者提出了一种快速网格布局算法,采用邻域试探和扰动再优化的全局搜索策略,能够数秒内产生高质量的典型代谢网络布局,适用于更广泛的代谢网络可视化分析应用.
摘要:分别采用干法消化法、湿法消化法和微波消解法3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处理啤酒样品,测定其中的Na 、K 、Ca2 和Mg2 4种主要无机离子含量.结果表明:3种样品处理方法在测定啤酒中Na 、K 、Ca2 和Mg2 时,相对标准偏差均在6 %以内.其中微波消解较干法消化和湿法消化均有更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且具有快速、简便、节省试剂、消解完全、空白值低、污染少等特点.但是各处理方法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05) ,不同消化方法的样品前处理对啤酒中Na 、K 、Ca2 和Mg2 的测定影响较小.为样品预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数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啤酒中无机离子的含量打下了基础.
摘要:对所有可能参与黄酒麦曲发酵的影响因素,包括小麦原料、拌料用水、辅助用具稻草和谷壳,以及发酵车间、压型车间和厂区的空气溶胶中的真菌分布进行了研究,其中的真菌涉及曲霉属、青霉属、犁头霉属、毛霉属、裸胞壳属、毕赤酵母属、红酵母属、锁掷酵母属、镰刀霉属、平脐蠕孢属、尖孢属和链格孢属.结合麦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的动态变化,发现小麦原料和发酵中所使用的稻草对麦曲发酵过程中出现的真菌影响较大,拌料用水、谷壳和麦曲发酵车间对麦曲堆放成型过程中的影响有限,而压型车间和厂区环境中的空气所含的真菌对麦曲的真菌的形成影响很小.
摘要: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快速测定果酒中的挥发性微量成分.在4种果酒中共检测出113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80种,在苹果酒(CW)中49种,荔枝酒(LW)、木瓜酒(PW)和桑椹酒(MW)中分别检测出40种、49种、51种化合物.检测结果显示,有20种化合物是4种果酒中共有的成分;在CW中9种成分是特有的,4、5和9种成分分别只在LW、PW和MW中检测出;酯类和醇类化合物是果酒主要组分,4种果酒的主要成分差异较大.
摘要:对蓝藻与猪粪分批混合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粪与蓝藻总固体(TS)质量比例在3∶7时产气效果最好,发酵最佳初始pH为8.0.在整个反应中,产沼气潜力分别为175 mL/g、546 mL/g、560 mL/g,发酵出料中总氮含量为2.2 g/L,总磷含量为0.14 g/L,未检出藻毒素,可以作为肥料使用.对发酵的生化产沼气潜力(BMP)的研究结果表明,最终甲烷产量 B 0 为302.5 mL/g,反应速率常数 k 为0.144 d -1 ,整个产甲烷的过程与Cheynoweth方程的相关系数 R 2 为0.976 7,能够用Cheynoweth方程较好反映蓝藻与猪粪混合产甲烷的规律.
摘要:从无锡市某硫酸厂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具有硫化物氧化能力的细菌,对该细菌的16S rDNA序列进行测定,并根据16S rDNA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TL-1与硫杆菌属有较高的同源性,与那不勒斯硫杆菌 (Thiobacillus neapolitanus) 同源性为95.3%,结合菌落、细菌形态鉴定菌株为硫杆菌属( Thiobacillus ),并命名为TL-1.同时,对TL-1的脱硫效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硫化物为惟一硫源且其质量浓度分别为60,120,180,240 mg/L时,4 h时硫化物去除率分别达到87.92%、71.25%、63.45%和13.31%.
摘要:以银杏叶为材料,采用叶圆片法,探讨了外源糖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叶绿素降解和叶绿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2 mol/L蔗糖或葡萄糖在叶绿素降解初期能够显著提高叶绿素酶活性,10 -7 mol/L的6-苄基腺嘌呤能够延缓叶绿素降解的速率,并使叶绿素酶的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
摘要:对实验室筛选出产β- 葡萄糖苷酶的黑曲霉进行辐射诱变处理得到高产酶突变菌株,同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黑曲霉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X射线辐射诱变的黑曲霉产的β- 葡萄糖苷酶活力提高了18.86 U/mL.该菌株最适宜产酶的培养基为(质量分数%): 麸皮与玉米粉(1∶1)1.5、 (NH 4 ) 2 SO 4 0.15、 KH 2 PO 4 0.2、吐温80 0.1,所得酶活力最大可达到59.86 U/mL.
摘要:通过对庆大霉素(GM)薄层色谱(TLC)检测体系进行优化,得出了最佳的制板条件,最佳展开剂系统以及显色系统,并对该检测方法的重复性以及检测限进行了考察.最终将得到的最佳检测体系应用到庆大霉素发酵液的检测中,成功实现了对发酵液主组分C1,C1a,C2(C2a C2)的有效分离检测,分离度及 R f 值均达到要求.并且,通过对发酵液进行简单的纯化浓缩后,运用该检测体系成功实现对10个组分的有效检测.另外,将该TLC体系与微生物效价检定法结合,可以较准确地得到各组分的含量比,通过与HPLC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可靠,能满足发酵试验与生产中对成份需要快速检测的要求.
摘要:
摘要:成品蚕豆酱随着货架期的延长,在豆瓣表面及其瓶壁上会出现一些乳白色硬质圆粒状小点,有时呈较大的片状结构.通过对白点物的研究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氨基酸,由大量的酪氨酸和少量的苯丙氨酸组成.在此基础上,对酪氨酸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进行了研究.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