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7(6).
摘要:第三类抗消化淀粉作为一种益生元,可以促进益生菌的生长与增殖.将其添加到益生菌微胶囊中,不仅可以充当微胶囊的一部分壁材,还可以作为益生菌生长所需的碳源,延长益生菌的存活期.作者综述了第三类抗消化淀粉在益生菌微胶囊方面的应用原理及其进展.
2008, 27(6).
摘要:针对近年来国內外大豆异黄酮的保健功能及结构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大豆异黄酮的方法,讨论了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扫描色谱法、双向纸层析色谱法及免疫法等检测大豆异黄酮的方法及其这些分离检测方法的特点.
2008, 27(6).
摘要:建立了一种从个青皮中提取纯化半弗林的优化方法.对同一批个青皮细粉,分别采用乙醇回流提取,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洗脱;以及应用稀盐酸提取,001x8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柱分离,不同质量分数的氨水溶液洗脱.然后对各洗脱液进行TLC显色和HPLC检测,计算得辛弗林的纯度.结果表明,质量分数4%的氨水洗脱和001x8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柱效果最好,辛弗林纯度达到45.34%.
2008, 27(6).
摘要:分别以水、草酸(质量分数为1.8%)、氢氧化钠(0.2 mol/L)作浸提剂,用热水、微波(申火,6 min)、超声波(600 W,15 min)和反复冻融法提取柿予粗多糖,对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多糖进行纯化、测多糖得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进行抗氧化、抗菌性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提取剂和提取方法对于植物细胞的形态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反复冻融细胞破碎最彻底,微波提取所得多糖含量最高.不同提取剂和提取方法获得的柿多糖在抗氧化和抗菌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说明提取的过程与其生物学效能密切相关.
2008, 27(6).
摘要:在以鹅颈为原料的方便食品中,作者研究了腌制、卤煮、外拌料3个环节的配方和工艺条件.得到较佳的配方和工艺条件为:腌制时食盐质量浓度为6 g/dL、腌制时间7 h;卤煮时辣椒用量4 g/dL、食盐3 g/dL、卤煮时间60 min;外拌料时豆瓣酱20 g/dL、调味粉3 g/dL、芝麻油2.5 g/dL、精炼油20 g/dL.
2008, 27(6).
摘要:研究了溶剂回流法提取石蒜中的石蒜碱、力可他敏和加兰他敏等生物碱.探讨了回流时间、溶剂量和溶液pH值等因素对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并且同其他提取法如微波辅助提取法等进行比较.实验結果表明,在pH=5、回流温度95℃、回流时间为1h时,生物碱的提取效果最好.实验表明在所用的材料中活性碳吸附效果最好.
2008, 27(6).
摘要:报道了以荞麦为原料,对荞麦壳申膳食纤维的提取及脱色工艺进行的研究.采用化学法和酶法分别制备荞麦膳食纤维,并对所得膳食纤维进行脱色.通过试验分别得到,化学法提取荞麦壳膳食纤维最佳工艺为:pH 5.0,反应温度为55℃时,NaOH质量分数为4%,水解时间60min;酶法提取荞麦壳膳食纤维最佳工艺为:pH 7.0±0.2时,蛋白酶质量分数为0.2%,反应时间60 min.两种方法比较得出,酶法提取效果较好.脱色最佳工艺为:pH 11,H2O2体积分数为4%,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90 min.
2008, 27(6).
摘要:牛蒡根中富含菊糖,对牛蒡菊糖进行理化特性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菊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聚合度较低.单糖组成含有果糖及少量的葡萄糖,具有菊糖类物质妁一般特征.应用超高压超临界微射流技术开发的装置提取牛蒡根中的菊糖,运用均匀设计规划试验方案,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固液质量体积比、提取压力对牛蒡菊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均匀设计优化试验方案,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质量体积比1 g:20 mL,提取时间10 min,压力220 MPa,乙醇体积分数80%,得率可达92.7%.
2008, 27(6).
摘要:对杜仲叶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杜仲叶绿原酸超高压提取法,以分光度法为检测手段,以绿原酸的提取率为参数并将超高压提取法在提取时间、提取剂用量和提取率等方面与索氏回流和浸泡提取方法上方面进行了比较.
2008, 27(6).
摘要:研究了甘草多糖(GP)对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P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活化的巨噬细胞TNF-α的分泌量,当GP的添加量为200μg/mL时,TNF-a的分泌量和TNF-α mRNA表达达到峰值.在GP添加量为100μg/mL,培养时间为12 h时,TNF-α的分泌量和TNF-α mRNA表达量最大.
2008, 27(6).
摘要:研究了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乳时,第二步乳化的乳化工艺参数对复乳的稳定性和药物包埋率的影响规律.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乳,用离心后的乳层保留率评价复乳的稳定性,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胰岛素在复乳中的包埋率,用激光光散射法测定复乳的粒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第二步乳化过程中乳化强度的提高,复乳滴的粒径减小,复乳的离心稳定性提高而胰岛素包埋率降低.胰岛素包埋率与复乳的粒度分布的关系分为两个区域:当乳化强度较小时,复乳滴的粒径较大,比表面积较小,胰岛素包埋率与体积平均粒径成正比;当乳化强度增大时,复乳滴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胰岛素包埋率与比表面积成反比.在本研究中使胰岛素包埋率最高的第二步乳化过程工艺参数为:VirTishear高速分散均质机分散速度2 000 r/min,分散时间3 min,此工艺下胰岛素的包埋率达到55%.
2008, 27(6).
摘要:建立了一种新的检测灰霉菌的方法.利用灰霉菌培养基中分离得到的菌丝体上清波抗原和孢外多糖抗原,通过免疫Balb/c小鼠后,经离心、沉淀和纯化后得到了灰霉菌抗体.实验结果表明,上清液抗原的的免疫效果要好于孢外多糖抗原的免疫效果.纯化后的抗体的效价大于13 000,最低检测限1 ng/mL.该研究为今后的ELISA法快速检测灰霉菌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2008, 27(6).
摘要:研究了家蝇幼虫抗菌肽MDL-2的荧光光谱和淬灭剂对內源性荧光的影响.家蝇幼虫抗菌肽MDL-2在280 am波长的激发光时,荧光光谱为Tyr残基和7rp残基共同提供,KI不能淬灭抗菌肽MDL-2的Trp残基的荧光,而Acr能淬灭几乎所有的Trp残基的荧光(f=0.74),说明Trp残基不是位于抗菌肽分子的表面,而是位于分子的内部.
2008, 27(6).
摘要:采用乙醇分级沉淀、Superdex200凝胶过滤、Mono Q离子交换对Enterobactria sp R-SYB082产酒用酸性脲酶进行了纯化.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该酶已达到电泳纯,纯化倍数为21.1,酶活回收42%.Superdex200凝胶过滤测定其全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0 000,SDS-PAGE电泳测定其亚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2 000,表明该酶为同源六聚体,并利用Edman降解法测定了蛋白质N端序列的8个氨基酸残基序列:S-F-K-M-D-R-K-Q.酶反应的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5℃.以尿素为底物时,该酶表现Km及Vmax分别为19.5μmol/L和0.87μmol/min.Na 、Mn2 对酶活有一定的激活作用,Ca2 、Zn2 对酶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酒石酸、琥珀酸对酶活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草酸、乙酸对酶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008, 27(6).
摘要: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P(AM-co-St)一Gb(Ⅲ)磁性高分子纳米微球,在此基础上通过共价键合固定脂肪酶.结果表明:固定脂肪酶后的磁性纳米微球具有优异的磁分离能力;钆离子对固定化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当钆离子质量分数为1.4%时,偶联率和活力回收率分别提高88%和71%;脂肪酶被固定化后其pH值稳定性、操作稳定性均比自由酶明显提高.
2008, 27(6).
摘要:为了研究天蚕素抗菌肽的构效关系,进一步提高其抗菌活性,收集并整理了62条天蚕素,通过生物信息学比对(blast),发现其中含有大量保守序列.在此保守序列的基础上,根据天蚕素结构特征,设计了4条抗菌肽.将设计抗菌肽的基因克隆到载体PUC19上,在大肠杆菌JM109中融合表达目的多肽,并促其形成包涵体.包涵体洗涤纯化后,用溴化氰裂解除去融合蛋白质,抑菌圈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其中抗菌肽AMP-CecC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2008, 27(6).
摘要:研究了经酶法处理的油菜花粉的营养物质的溶出情况和萌发孔打开情况.结果表明:用中温淀粉酶和复合纤维素酶处理花粉后,每克花粉上清液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达到(0.365±0.017)g,与空白相比提高了53%;用复合蛋白酶和复合纤维素酶处理花粉后,蛋白质溶解指数达到最高为0.66±0.05;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经过复合蛋白酶和复合纤维素酶处理后,花粉萌发孔明显变大.
2008, 27(6).
摘要:采用3种不同方法对干热处理后的脱脂豆粕进行处理,再加入Ellman's试剂来测定脱脂豆粕中的巯基含量.通过理论和数据分析得到,方法二即脱脂豆粕、尿素-SDS溶液和Ellman's试剂相混合反应可用于测定脱脂豆粕中的巯基含量.
2008, 27(6).
摘要: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研究果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在3种果酒中共检测到95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73种;在梅酒、荔枝酒、枸把酒中分别鉴定出46种、52种、50种化合物,有23种化合物是3种果酒中共有的成分.通过TIC峰面积归一化定量发现辛酸乙酯、辛酸以及β-苯乙醇等成分是3种果酒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2008, 27(6).
摘要:应用纸层析-分光光度计法对发酵液中L-谷氨酰胺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确立了L-谷氨酰胺定量测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对测定L-谷氨酰胺含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而且该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非常适合在L-谷氨酰胺产生菌筛选中应用.
2008, 27(6).
摘要:以青霉素发酵过程为对象,建立了能够反映发酵过程中比生长速率和pH值变化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将仿人智能协调控制和仿人智能模糊控制融入到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中进行仿真,对发酵补料系统进行动态解耦控制,实现发酵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处理,达到优化发酵生产的目的.
2008, 27(6).
摘要: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江南大学和南昌大学为依托单位,在两校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安全、食品科学)的基础上,以两校各自的‘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整合两所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和研究基地的优势资源,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严格要求高标准地进行建设。
2008, 27(6).
摘要:“2008食品与生物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于2008年10月24—26号在江南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江南大学承办。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近600名来自两岸四地和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国40余所高校的食品、生物专业的博士生以及国内外著名专家就食品与生物技术领域内的前沿学术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