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内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还原糖与蛋白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及产物十分复杂,反应终产物被称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ions,AGEs)。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体内美拉德反应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体内美拉德反应的机制(包括反应过程、重要的反应中间产物和终产物)、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及其美拉德反应抑制剂的研究进行综述。
摘要:传统烷基烯酮使用阳离子淀粉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存在纤维上留着低、与纤维反应较慢和施胶熟化时间长等缺点。作者研究了高取代度阳离子木薯淀粉的制备工艺、AKD乳液的乳化工艺和施胶性能。结果表明,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和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制备的淀粉阳电荷密度为0.5~3.5 meq/g,取代度大于0.1的阳离子淀粉,对AKD蜡粉具有良好乳化稳定作用和纸张施胶性能。
摘要:本文对ATP发光技术中微生物ATP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对不同提取剂提取效率的比较,发现苯扎溴铵提取效果好,并且无需稀释,能真实体现微生物细胞内的ATP水平。通过对苯扎溴铵提取时间和提取浓度的优化,结果显示采用体积分数为0.05%苯扎溴铵溶液与菌液混合3~4 min,即可将细胞内的ATP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将该提取方法与ATP生物发光反应体系偶联,实现了对微波灭菌效果的快速评价,在短时间内即可得到可靠结果。试验比较了不同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的灭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ATCC25922在用2450 MHz 650w微波照射60 s时可被完全杀灭,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则需70 s才能被杀灭。当用2450 MHz微波同样处理60 s时,650 w即可杀灭大肠杆菌ATCC25922,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则需700 w才可被完全杀灭。
摘要:为了提高麦胚分离蛋白酶解产物的降血压活性,采用超声波处理麦胚分离蛋白。研究了超声波功率对麦胚分离蛋白的溶解度、表面疏水性、荧光光谱、巯基含量变化、水解度和酶解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相对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处理后,小麦胚芽球蛋白的荧光光谱和巯基含量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麦胚分离蛋白的溶解度和表面疏水残基含量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而提高,但当超声功率达到800 W后,增幅趋于平缓。经超声波前处理后,ACE抑制活性明显提高,而麦胚分离蛋白的酶解产物水解度没有明显变化,因此ACE抑制活性的提高是由于蛋白结构的变化造成的。在超声功率800 W时,酶解产物的ACE相对抑制活性提高了41.09%。
摘要:研究了不同包装材料对鱿鱼干品质的影响,得出铝箔真空包装可以较好地保持鱿鱼干的品质;将鱿鱼干在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下贮藏,证明玻璃化转变温度下可以较好地保持鱿鱼干的品质;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贮藏过程中鱿鱼干酸价、过氧化值和细菌总数随存放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动力学特性,建立了酸价、过氧化值和细菌总数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的动力学模型,以预测和控制鱿鱼干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和货架期。酸价、过氧化值和细菌总数对一级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摘要: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山楂活性成分,分别用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提取物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强弱为:醇提物>超临界CO2提取物>水提物。山楂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抗氧化活性最强。
摘要: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是一项极具前景的食品非热杀菌技术,其处理关键部件——处理室直接影响杀菌效果。作者设计了电场分布均匀、处理物料容量可调、安全可靠的PEF处理室,应用该PEF处理室对接种大肠杆菌的液蛋进行杀菌,当电场强度为34.2 kV/cm处理时间为400μs时,原样品菌体浓度为106~107cfu/mL,大肠杆菌细菌数量降低了约5.05个对数,从而说明作者设计的静态处理室是可行的,可以进行杀菌钝酶等相关机理研究。
摘要:采用原位接枝共聚法合成了改性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考察了3种改性剂对淀粉改性处理结果,探讨了改性淀粉接枝聚乳酸的共聚反应机理,用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仪(SEC/MALLS)、红外光谱仪(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测试了共聚物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马来酸酐的改性效果最好,并成功合成了改性淀粉接枝聚乳酸共聚物,SEC/MALLS测得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w为6.921×104,Mn为4.789×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Mn为1.445。降解实验结果为,在PBS中淀粉/聚乳酸共聚物降解速率较聚乳酸更快。
摘要:以灵芝、槐耳等20个真菌为菌种、青木香药材为基质,运用固体发酵技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发酵试验,筛选出13个菌种能在青木香药材上生长良好,表明这些菌种能与药材形成较好的发酵组合形成发酵品。采用反相HPLC二元梯度洗脱法测定13种青木香发酵品中马兜铃酸Ⅰ(AAⅠ)的含量及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这些发酵品中总马兜铃酸(TAA)含量。HPLC测定表明,13种青木香发酵品主要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有6种发酵品的马兜铃酸Ⅰ的下降率在50%以上;UV测定发现,这些发酵品中总马兜铃酸含量均有所下降,下降率最高者为46.76%,最低者为7.61%;HPLC和UV综合(加权)分析表明,13种真菌(均以代号表示)对青木香肾毒性成分的降解能力由大至小依次排列如下:F-1>F-2>F-5>F-6>F-8>F-13>F-4>F-11>F-3>F-9>F-10>F-12>F-7。提示不同真菌发酵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中药青木香中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Ⅰ和总马兜铃酸的含量。
摘要:以枇杷果酒为原料,玉米芯为醋酸菌载体,分析了醋酸发酵过程中载体和发酵液内醋酸菌量与醋酸产量的变化,研究了底物、产物浓度及供气模式对枇杷酒醋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果醋发酵基质中初始乙醇体积分数以5%~7%较为合适;体积分数1%的醋酸作为底酸,对醋酸发酵起到促进作用;载体具有吸附醋酸菌的作用,醋酸发酵主要是在载体上进行;采取分段供气和变频喷淋工艺,使体积分数7%乙醇含量的枇杷酒醋酸转化率达79.7%,比其它供气模式高约3个百分点,比无载体发酵高12个百分点。
摘要:为提高烟用香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针对在单柱气相色谱/质谱(GC/MS)上分离峰效果不佳或色谱图中有明显重叠峰的烟用香精,作者采用极性偶合柱系统GC/MS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优化分析条件,与单柱GC/MS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最后,比较了不同分析结果所得化学成分和品吸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极性偶合柱系统GC/MS比单柱GC/MS具有更强的分离能力,可定性的组分明显多于一维GC/MS,并且更符合该香精的评吸结果。这种分析方法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香精的化学成分,更准确地认识香精的组成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为增强加香配方研究的科学性、提高调香工作的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
摘要:为确立陕西地产枳实与枳壳的药用地位,以陕西汉中地产香圆(Citrus wilsonii Tanaka)的枳实、枳壳为材料,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其中的挥发油,用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与基原酸橙(C.aurantium)枳实与枳壳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香圆枳实中挥发油已知成分计65种,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8.91%,主要成分有D-柠檬烯、γ-萜品烯、β-荜茄澄烯和α-蒎烯等;枳壳中挥发油已知成分计75种,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9.89%,主要包括D-柠檬烯、γ-萜品烯、β-香叶烯和α-松油醇等;两者有相同成分44种。与基原酸橙枳实与枳壳挥发油成分相比,香圆枳实含相同成分8种,差异成分57种;枳壳挥发油中相同成分有12种,差异成分63种;其柠檬烯和萜品烯的含量均高于基原酸橙。因此,香圆枳实、枳壳挥发油成分与规定基原酸橙等存在明显差异。
摘要:对20种中国主产区蚕豆淀粉粉丝烹煮品质和感官品质进行了评价,并对蚕豆淀粉的物理特性指标、糊化回生指标与相应的粉丝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淮安大蚕豆等5个蚕豆品种的淀粉制作的粉丝品质最好,而青海马牙等3个蚕豆品种的淀粉制作的粉丝品质较差。蚕豆淀粉部分物理特性指标与粉丝品质的密切相关表现在:持水性越低,溶解度越低,膨润力越低,粉丝品质越好。淀粉的冻藏缩水率、透光率与粉丝的烹煮、感官品质指标相关性不大。蚕豆淀粉的RVA参数与其粉丝感官品质指标密切相关,其中衰减度、峰粘度、保持强度等对其影响最大。蚕豆淀粉凝胶强度越大,粉丝的烹煮品质和感官品质越好。在评价蚕豆淀粉品种的粉丝加工适应性时,一方面可以通过测试蚕豆淀粉的溶解度、持水性、膨润力和凝胶强度来预测其粉丝烹煮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好坏;另一方面可以用RVA测试蚕豆淀粉,预测其相应的粉丝感官品质的优劣。
摘要:研究以克氏原螯虾壳为原料,利用木瓜蛋白酶对其水解提取虾青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点实验设计试验优化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最适条件为:酶解温度48.5℃、pH值5.8、酶活力为2 522U/g、水解时间63min、配液与底物固比2∶1(g∶mL),每克湿虾壳含总类胡萝卜素115.76μg,比用酸处理法提取量提高13.82%。高效液相检测其虾青素质量浓度达到13.06g/dL,显著提高了萃取物中虾青素浓度,为虾的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摘要:以杏核为原料,以亚甲基蓝吸附值、碘吸附值为指标,研究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固液比在高品质杏核壳活性炭制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为: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90 min,固液比为1∶3(g∶mL),氯化锌质量浓度为50 g/dL,微波功率为700W,微波辐射时间为7 min。
摘要:利用重组Escherichia coliΔadd/ade(pBV03)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WSH2构建了一个生物合成谷胱甘肽(GSH)的种间耦合系统。在该耦合系统中,一方面,大肠杆菌腺苷脱氨酶和腺嘌呤脱氨酶的缺失完全切断了E.coliΔadd/ade(pBV03)中不可逆转化腺苷(Ado)生成次黄嘌呤(Hx)的途径;另一方面,利用脯氨酸限制性培养降低了酿酒酵母WSH2中ADE的活性,进一步降低了耦合系统中从Ado到Hx的不可逆转化。以上两方面大大降低了耦合系统中从Ado到Hx的不可逆转化,从而保证更多的底物Ado被S.cerevisiaeWSH2用于再生ATP,最终耦合系统中ATP再生的效率大大提高。反应6 h后,该耦合系统GSH的合成量达到13.68mmol/L,为对照的5.14倍。
摘要:从小牛皱胃中提取凝乳酶(Chymosin)总RNA,经过RT-PCR获得凝乳酶cDNA,纯化后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JM109,通过双酶切和序列测定,获得了凝乳酶全长基因序列。序列测定表明,凝乳酶全长核苷酸长度为1 143 bp,编码381个氨基酸。与GenBank上已发表序列NM180994进行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9.56%。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2b/Chymosin,所获重组质粒经过酶切、测序鉴定,证实含有目的片段,且连接、构建正确,为凝乳酶的进一步表达奠定了基础。
张静 , 翟芳芳 , 张建华 , 孙付保 , 张宏健 , 毛忠贵
摘要:在酒精沼气双发酵偶联新技术中,研究了一级高温(60℃)厌氧消化液(化学需氧量COD20 000 mg/L左右)直接作为酒精发酵配料用水的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批次的增加,厌氧沼气发酵过程中可溶性COD(sCOD)、可溶性总氮(TN)逐步累积;可溶性总磷(TP)和磷酸盐(PO43--P)未见累积;乙酸、丙酸逐步累积但丁酸未见累积。电导率在循环4批之后基本稳定。高温厌氧消化液中累积的乙酸盐、丙酸盐导致了酒精发酵时间的延长。一级高温厌氧消化液再串接第二级中温(35℃)厌氧降解(COD 2 000 mg/L左右),使得双发酵偶联工艺顺利进行。
摘要:改进了ε-聚赖氨酸(ε-PL)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在加有复合抑制剂的初筛平板上涂布土壤悬液,于30℃培养7 d后,将琼脂整体揭下,平铺到另一加有美兰的琼脂上。挑取形成透明圈的137株菌进行摇瓶发酵,发酵液与Dragendorff试剂和甲基橙反应,有50株呈阳性。通过薄板层析,确定有42株菌的产物含有赖氨酸聚合物。通过水杨醛保护氨基的化学法对产物进行了酰胺键连接方式的研究,确定了聚赖氨酸是由ε-NH2和α-COOH形成的ε-酰氨键聚合而成。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其中的一株菌为链霉菌属中的稠李链霉菌Streptomyces pade-nus,其初始菌的摇瓶产量可达0.8 g/L。
摘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鸡枞菌发酵菌丝体中皂甙含量。以人参皂甙Rg1为对照品,在吸收波长为550 nm下,标准浓度在10~240μg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3 0X-0.0405,R2=0.998 4。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7%,精密度的RSD为1.89%,鸡枞菌丝体皂甙类含量为2.69 mg/g菌丝体。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且比较准确。
摘要:研究了沙棘多糖(Hippophae rhamnoidesL.polysaccharide,HRP)保健功能及其抑菌作用。分别对HRP、HRP Ⅰ、HRP Ⅰa进行自由基.OH、O.-2、R.清除、抑菌效果及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HRP Ⅰa对.OH、O.-2及R.清除率最高,清除.OH、O.-2及R.所需最大质量浓度分别为:1 000、400、80μg/mL;HRP Ⅰa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腊状芽孢杆菌等菌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摘要:采用rpsL基因突变实验对丙烯酰胺的致突变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设0.05、0.10、0.25、0.50、1.00 mg/mL 5个丙烯酰胺的剂量组和阴性、阳性对照组。结果发现,丙烯酰胺剂量组的突变频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并且有剂量效应关系,表明丙烯酰胺可诱发rpsL位点的突变。由于rpsL突变实验自发突变背景水平低、灵敏度高,因此rpsL突变实验有望成为食品和医药领域中致癌物快速检测的有效工具。
肖霄 , 倪元颖 , 李淑燕 , 胡锦荣 , 张京声 , 孙君社 , 刘萍
摘要:超临界CO2作为非水相介质对酵母转化茄尼醇生成辅酶Q10的底物和产物具有良好的溶解作用,但对微生物的存在会产生一定影响,选择合适的超临界CO2体系条件有利于辅酶Q10产量的提高。通过研究超临界CO2流体的压强、酵母细胞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反应时间、添加介质种类以及添加量等条件对粟酒裂殖酵母细胞活性和辅酶Q10产量的影响,确定对酵母细胞生存影响较小并显著促进辅酶Q10生产的超临界CO2体系条件为:超临界CO2压强为10.5 MPa,反应时间为16 h,向菌体中添加菌体湿重3倍的培养基,超临界CO2流体中辅酶Q10的产量达到55.71μg/mL。比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辅酶Q10产量提高97.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酵母转化茄尼醇生成辅酶Q10的超临界CO2体系条件,可以显著提高酵母细胞生成辅酶Q10的能力。
摘要:采用快速有效的数学统计方法对堀越氏芽孢杆菌(Bacillus horikoshii)S184产河豚毒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众多影响产河豚毒素的因素中筛选出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蛋白胨、磷酸盐质量浓度和接种体积分数。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响应面法中的杂合设计进行优化,通过拟合得到响应曲面函数,并获得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在该实验条件下,河豚毒素产量从666.65 ng/L提高到1 900.60 ng/L。
摘要:氨基酸的组成是影响蛋白质耐热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以20种氨基酸所占比例作为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预测蛋白质的耐热性。在比较了几何方法、SVM-KNN和重复训练3种参数优化的方法之后,从中选择了几何方法来优化SVM分类器的参数,并使预测率从85.4%提高到88.2%。从预测率上可知:(1)几何方法优化SVM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预测率;(2)氨基酸含量与酶的耐热性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