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9(3):321-325.
摘要:饮茶有益健康,不仅在中国,现今西方发达国家对茶叶功能成分,也有较多的研究。特别是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普遍认为儿茶素和EGCG具有抗氧化、抑菌、抑制肥胖等功效。作为功能配料和膳食补充剂的绿茶提取物,已大量出口到日夲、德国、法国、美国等国。作者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儿茶素及EGCG的发展状况。
2010, 29(3):326-330.
摘要:作者对毛细管电泳仪的工作原理、分离模式等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综述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色素以及营养强化剂等的测定,展望了毛细管电泳技术在食品研究、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2010, 29(3):331-335.
摘要:3种获准上市的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药物(西地那非、伐地那非和他达那非)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不法商人把这些药品违法添加到植物保健品和药品中谋取利益,对公众的健康构成了威胁。不断出现的PDE-5抑制剂的结构类似物导致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目前,在标准品的参照下,TLC、HPLC、LC-MS和MECC等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已知PDE-5药物的检测。只有液相/离子阱串联质谱能够同时检测合法的药物和未知的PDE-5抑制剂类似物。免疫学检测方法正成为快速、灵敏、高效检测PDE-5药物的新方法。
2010, 29(3):336-341.
摘要:4-α-糖基转移酶能够作用直链淀粉产生大环糊精。作者研究了重组E.coliDH-5α-TA(保藏编号:3093)产生的4-α-糖基转移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粗酶液经过65℃处理20min、Ni-NTA亲和层析、生物半透膜脱盐得到目标酶,该酶经SDS-PAGE凝胶电泳呈单一蛋白条带,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7000。该酶具有较高的转糖基活性且最小作用底物为麦芽糖。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5℃,最适pH值为7.5;该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在70~85℃酶活维持在80%以上;酶的pH稳定范围为6.0~8.5。
2010, 29(3):342-349.
摘要:分别对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冷冻与真空微波联合干燥这4种干燥方式对胡萝卜片的品质变化和吸湿性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以VC和胡萝卜素的保持、色泽的差异、膨化率,干燥时间等为质量参数,以及以吸湿率为吸湿性参数分别进行比较。联合干燥产品在VC和胡萝卜素的保持、色泽方面略差于冻干产品,但它的膨化率得到了提高,口感上也有改善,干燥时间大大缩短,并且抗吸湿性要比冷冻干燥好,这样就能很好地保持果蔬脆片特有硬脆性。采用冷冻与真空微波联合干燥方式能较好地改善胡萝卜片的品质,缩短干燥时间,降低吸湿性。
2010, 29(3):350-353.
摘要:非晶颗粒态淀粉是一种特殊的淀粉物态形式,具有颗粒性,但不具有结晶性,其具有较高的酶降解性、反应活性和吸附性能等。为了使非晶颗粒态淀粉工业化生产,对非晶淀粉颗粒进行了乙醇洗涤+常压烘箱干燥、真空烘箱干燥、常压烘箱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等不同干燥工艺。结果表明,不同的干燥工艺对非晶淀粉颗粒产生了不同的颗粒形貌。对其形貌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2010, 29(3):354-358.
摘要:通过体外测定不同纯度的茶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茶多糖对关键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茶多糖促进葡萄糖往3T3-L1脂肪细胞转运的能力来研究茶多糖降血糖机制。结果表明纯度高的茶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非常低,而纯度低的茶多糖却对这两种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效果,对α-葡糖苷酶(葡萄糖淀粉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也非常低,且抑制率与茶多糖的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葡萄糖往外周细胞3T3-L1细胞的转运作用也不明显,但可显著增强葡萄糖激酶和己糖激酶的活性。
2010, 29(3):359-364.
摘要:目前常用的海参干燥方法为水发和盐发,但是此类方法所得海参品质极低。现在为得到高品质海参产品,多采用真空冷冻干燥,但是真空冷冻干燥时间较长,微生物难于控制。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然后将海参腐败过程中优势菌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了纳米银对海参腐败中优势菌,以及海参中所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浓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最大允许量(0.05mg/L)以下的纳米银与海参腐败中优势菌株,或海参腐败中所有菌作用12h后,能杀灭80%左右的细菌。
2010, 29(3):365-369.
摘要:研究了膜法制备食品级浓缩磷脂过程中膜污染的清洗问题。实验研究了生产过程中正己烷溶剂溶清洗及重度污染后NaOH溶液清洗对无机膜的膜通量、产品丙酮不溶物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滤过程中适时地用含水率低的正己烷清洗系统可较理想的延缓膜污染。对于重度膜污染,采用2g/dLNaOH溶液80℃清洗2h后用清水冲洗可使膜通量达到最优水平,产品丙酮不溶物含量超过质量分数60%。
2010, 29(3):370-375.
摘要:以中国不同蚕豆主产区的20种蚕豆为研究对象,探索蚕豆原料的加工适用性。测定20种蚕豆淀粉的物理特性、升降温过程中的粘度变化、凝胶强度和冷藏稳定性等。20种蚕豆淀粉的物理特性和糊化回生特性因地域产地和品种不同而差异很大。平均持水力为97.97%;膨润力和溶解度在50℃以后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剧增;冻藏缩水率、透光率分别以云南凤豆、曲靖小粒蚕淀粉糊最高。20种的蚕豆淀粉在60.25~73.08℃时开始糊化;峰粘度、保持强度、回生值、凝胶强度分别以保山大白蚕、浙江青皮蚕豆、大白黑脐蚕、崇礼蚕豆淀粉为最高。通鲜2号蚕豆淀粉凝胶在冷藏循环中表现出最低的缩水率。
2010, 29(3):376-380.
摘要:为了研究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乳化-蒸发工艺(超声乳化)制备了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并用小鼠移植型肝癌模型研究了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和对机体抗氧化、抗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乳化-蒸发工艺(超声乳化)可获得纳米级别的番茄红素分散体系;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以1.95mg/kg,3.9mg/kg剂量给移植型肝癌H22小鼠用药10d后,移植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37%,54.34%;同时可提高小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可提高小鼠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氢(H2O2)、MDA含量;下调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研究表明,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在体内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2010, 29(3):381-384.
摘要:以鹌鹑为研究对象,在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牛磺酸(Tau),考察Tau对鹌鹑产蛋性能、脂肪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08只鹌鹑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进行试验4周。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01%Tau显著降低破蛋率,添加质量分数为0.05%Tau显著提高产蛋率,显著降低料蛋比和破蛋率(P<0.05);0.05%Tau组显著提高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和增强皮肤超敏反应(FWI)(P<0.05);质量分数0.01%Tau显著降低动脉硬化指数(AI)和甘油三酯(TG)含量;质量分数0.05%Tau组可显著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和脂蛋白酯酶(LPL)活性,显著降低TG含量和AI指数(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可提高鹌鹑的产蛋率和有效降低软破蛋率,牛磺酸提高了鹌鹑的免疫功能,通过提高血清LPL活性和HDL-C水平促进了脂肪代谢。
2010, 29(3):385-389.
摘要:研究了非水介质中Novozym435脂肪酶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L-AS)。脂肪酶用量固定为L-抗坏血酸质量的20%,底物L-抗坏血酸与硬脂酸的摩尔比限定为1:2,对影响脂肪酶催化的因素如溶剂、温度、溶剂量、反应时间、分子筛用量和摇床转速进行了研究。优化后的反应条件:在30mL叔丁醇中加入6.82mmolL-抗坏血酸,13.64mmol硬脂酸,0.24g脂肪酶和3.0g4A分子筛,摇床转速150r/min,反应在55℃水浴中进行48h。通过分离提纯,产品采用红外及质谱检测后确定为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产率最高时达64.7%。脂肪酶重复使用5次,最低产率为61%。
2010, 29(3):390-394.
摘要:利用电子鼻PEN3系统对不同储藏时间下水蜜桃芳香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通过电子鼻系统动态采集试验得到水蜜桃芳香成分的响应值,并利用PCA、LDA等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LDA方法能更好地将不同储藏时间的水蜜桃分为3个阶段,即:第0天、第1d~第3d与第4d~第6d。说明利用电子鼻能够对不同储藏时间的水蜜桃进行无损检测与区分,并能直观地反映出水蜜桃在储藏期的生理变化规律。同时采用Loadings的分析方法对PEN3系统的传感器响应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6、8、5号传感器在水蜜桃储藏期品质检测中起主要作用。
2010, 29(3):395-400.
摘要:研究了壳聚糖竹醋液复合涂膜保鲜剂的抗菌抑菌性。测定了壳聚糖和竹醋液的复配液对细菌、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竹醋液的复配液对抑菌活性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复配液组合为:体积分数0.6%竹醋液和1.0g/dL壳聚糖。以壳聚糖竹醋液复配液为主剂,甘油为助剂制成纯天然绿色型的复合保鲜剂水溶液涂膜处理蕨菜,常温存放进行保鲜实验。结果表明:含复配液体积分数1.5%,体积分数甘油0.6%的涂膜保鲜剂浸泡蕨菜3次,浸泡温度30℃的条件下对蕨菜进行处理。保鲜15d内,蕨菜仍为绿色,基本上保持了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无霉变。
2010, 29(3):401-405.
摘要:为了提高猕猴桃多糖的收率,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法从中华猕猴桃根、茎和叶中分离多糖的过程,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了固液质量体积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原料的最佳提取条件也不同,根据试验数据和实际情况确定了3种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分别为:根多糖的固液质量体积比为0.0169g/mL,微波功率为385W,作用时间24min;茎多糖的固液质量体积比为0.0170g/mL,微波功率为539W,作用时间为23.8min;叶多糖的固液质量体积比为0.0161g/mL,微波功率为539W,作用时间为23.5min。在最优提取条件下,根、茎、叶多糖的得率依次为7.0%、3.7%和3.2%,明显高于其它的提取方法。同时还经试验验证,3种多糖得率实验值与回归方程的计算值偏差均小于5%。
2010, 29(3):410-415.
摘要:以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为原料,在不同盐质量分数(10%,15%,20%,30%)和不同曲质量分数(0%,5%)条件下发酵30d,然后再增加盐量至30%后继续发酵180d,对整个发酵过程中的总可溶性氮(TSN)、氨基酸态氮(AA-N)、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非酶褐变指数、游离氨基酸组成、感官及色差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盐发酵及低盐外加曲发酵可加速潮汕鱼露发酵;与低盐发酵鱼露相比,低盐加曲发酵鱼露中TSN、氨基酸态氮以及主要氨基酸(谷氨酸、丙氨酸、赖氨酸)质量浓度有较大提高,其中加盐15%加曲5%工艺风味较好。
2010, 29(3):416-420.
摘要:添加75μg/mLK2Cr2O7和2μg/mL青霉素对土样进行预处理,采用抑菌圈法初筛得到71株能抑制白色假丝酵母生长的菌株,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代谢产物复筛,获得一株他克莫司产生菌株。对菌株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化学组分和16SrD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JYH2618为革兰氏阳性菌,生长温度15~38℃,最适生长温度28℃,生长pH6.5~8.5,最适pH7.0,能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木糖、果糖、乳糖、鼠李糖等常见碳源。细胞水解产物成分和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此菌株属链霉菌属,命名为Streptomyces sp.NJYH2618。
姜海荣 , 倪永清 , 宋丽军 , 尹琳琳 , 江英 , 陈计峦
2010, 29(3):426-431.
摘要:采用稀释平板法从新鲜哈密瓜汁中分离出48株可培养细菌,通过传统的形态特征鉴定,将其归为10个类群。利用细菌通用引物PCR扩增10个类群代表菌株的16S rRNA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将获得的序列通过Blast在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相关菌株的同源性序列,采用Clustal1.81软件比对,用Mega4.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表型特征研究表明,新鲜哈密瓜汁中可培养细菌以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微生物类群,主要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次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此外还有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strain、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以及肠球菌属Enterococcussp、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的菌株。
2010, 29(3):437-441.
摘要:用包埋吸附法固定化酒用酸性脲酶,探讨了固定化的条件、固定化酶的部分性质以及固定化酶在黄酒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固定化酒用酸性脲酶的最适海藻酸钠浓度、CaCl2质量浓度和壳聚糖浓度分别为2.0、5.0和0.3g/dL,最适固定化时间为2.5h,固定化率为82.3%;最适反应温度40℃、最适pH4.0、半衰期为48d,固定化酶的比活为3.6U/mg;在35℃下添加量为0.1g/mL(固定化酶质量/黄酒体积),24h内黄酒尿素去除率达65%,同样条件下连续使用去除黄酒中尿素,使用13次时尿素去除率达39.7%。
2010, 29(3):442-447.
摘要: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选育适合羊奶酸奶发酵的优良菌株。通过对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4株嗜热链球菌在羊乳中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中,L.b-800菌株产酸速度较快,后酸化能力较弱,且乳酸菌活菌数较高;4株嗜热链球菌中,S.t-499菌株产酸速度较快,产粘能力较强,且乳酸菌活菌数较高。优良菌株L.b-800和S.t-499配比为2:1~1:2时,羊奶酸奶发酵酸度适中,粘度适宜,无乳清析出,乳酸菌活菌数高达1×109cfu/mL以上。
2010, 29(3):448-452.
摘要:考察溶氧量、补糖及pH值等因素对纳他霉素高产菌株发酵罐生产纳他霉素的影响。以摇瓶发酵结果为依据,确定了发酵罐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控制溶氧在30%~35%,补糖控制在发酵液糖质量浓度约为2g/dL,在纳他霉素大量合成阶段,维持发酵液中的pH值在5.2~5.4。该发酵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从分批发酵的3.01g/L提高到5.32g/L。
2010, 29(3):453-457.
摘要:作者对筛选的一株产L-乳酸的菌株进行了菌种鉴定,根据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果,结合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性质,确定该菌株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进一步对其营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玉米糖化液为最适碳源,采用1g/dL酵母粉与1g/dL棉籽蛋白的混合氮源,L-乳酸产量不仅有所提高且成本大大降低,金属离子Mn2+、Fe2+、Mg2+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L-乳酸的产量。
2010, 29(3):464-470.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对灰绿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 NS16生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方法研究有关碳源、氮源、无机盐、发酵时间、摇床转速等18个发酵因子对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产酶的显著因子是麸皮、CMC的含量和发酵时间。根据实验结果和经验方法对显著影响因子的取值范围进行预估,并采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进行优化,然后应用响应面模拟预测和摇瓶发酵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发酵条件为培养基中麸皮6.0g/L,CMC7.0g/L,发酵时间96h,摇瓶发酵液中CMC酶活均接近309IU/mL,优化预测值和实验验证值拟合度达到99%,比初始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菌株产CMC酶活94.51IU/mL提高了227%。
2010, 29(3):471-475.
摘要:为了探寻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拮抗作用效果的海洋微生物新菌种,作者采用平板稀释方法,经初筛与复筛从海洋淤泥中分离得到一株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效果的海洋微生物菌L菌株,并对该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发酵过程参数的变化及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菌L菌经初步判断属放线菌,L菌适宜的发酵时间为9~10d,产生的发酵产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2010, 29(3):476-480.
摘要:观察6种不同真菌发酵对马钱子毒性和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选择对马钱子药材适应性较强、菌丝生长旺盛的6种真菌菌种——裂褶菌、竹黄、单色云芝、鸡油菌、白僵菌和蝉花,在适生条件下对马钱子进行固态发酵,形成6种相应的马钱子发酵品——褶马菌质(SCSS)、竹马菌质(SBSS)、单马菌质(CUSS)、油马菌质(CCSS)、白马菌质(BBSS)和花马菌质(CGSS);以半数致死量(LD50)为指标,测定马钱子生品(RMSS)和炮制品(PSS)及6种不同发酵品经灌胃给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以双氯芬酸钠(DSE)和RMSS为阳性对照,观察6种不同发酵品对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镇痛)作用以及对外涂巴豆油所致鼠耳壳肿胀的减轻(抗炎)作用。结果表明,马钱子通过6种真菌发酵后毒性降低,与炮制品基本一致;且它保持了马钱子原有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提示发酵可以为马钱子的降毒保效提供一条新途径。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