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31(11):1121-1127.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01 CSTR:
摘要:氨基酸分析方法是测定含游离氨基酸,多肽或蛋白质样品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在过去几十年中,氨基酸分析主要是由经典的柱后衍生-离子交换色谱和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完成的。随着现代氨基酸分析技术的发展,高通量和高灵敏性的质谱被广泛应用于氨基酸分析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技术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比较了这几种氨基酸分析技术。
2012, 31(11):1128-1135.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02 CSTR:
摘要:为应对直投式发酵剂在冷冻干燥处理中较易失活的问题,作者以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 Zhang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冷冻干燥保护剂对菌体细胞生理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以脱脂奶粉、山梨醇等传统冷冻干燥保护剂为保护基质的基础上,通过添加5 g/L谷胱甘肽能够将L.casei Zhang细胞的冻干存活率提高至54.5%,活菌数可达6.16×108cfu/mL。进一步分析表明,GSH使冷冻干燥后细胞的膜脂肪酸不饱和度(即U/S值)提高2.02倍,而饱和脂肪酸链长则从对照样本的17.1减少到16.0。此外,透射电镜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与对照样本相比,GSH能够有效维持冷冻干燥过程中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上述研究结果对基于微生物细胞在冷冻干燥过程中的生理状态变化,开拓新型高效的冻干保护剂开辟了新的思路。
2012, 31(11):1136-1141.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03 CSTR:
摘要:为实现β-甘露聚糖酶基因和木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共表达,作者将经SalⅠ线性化的pPIC9K-xynⅡ电转化至工程菌GS115/Anman5A中,经G418浓度梯度筛选后获得能同时高产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双重重组子GS115/Anman5A-xynⅡ。SDS-PAGE显示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2 000,24 100。摇瓶发酵筛选出产酶活性最强的转化株,命名为GSMX2,随后对该菌株的表达条件进行初步优化,优化后的表达条件为:诱导时间120 h,培养基起始pH值为7.0,甘油添加量为1.5%,甲醇添加量为1.5%。在此培养条件下,产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分别达到37.1 U/mL和193.6 U/mL。
2012, 31(11):1142-1147.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04 CSTR:
摘要:菜用大豆厚度是划分菜用大豆等级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采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对菜用大豆的厚度进行预测。实验中选取200个菜用大豆作为测试样本,获取其高光谱反射图像,同时用数字式游标卡尺测量厚度值。选取400~1 000 nm范围的光谱信息,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标准归一化和导数计算对光谱数据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分析方法建立厚度校正模型和预测模型。研究发现基于多元散射校正的偏最小二乘方法的模型精度较优,校正模型和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和0.93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9 mm和0.70 mm。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预测菜用大豆厚度。
2012, 31(11):1148-1153.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05 CSTR:
摘要:为探讨采后硅酸钠处理对杏果粉霉病的抑制效果及机理,作者观察了体外条件下硅酸钠对杏果粉霉病病原物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制效果,并以"李杏"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硅酸钠溶液(0、25、50、75 mmol/L)浸泡果实10 min,测定常温贮藏期间处理对T.roseum损伤接种果实病斑直径的抑制,以及对果实两种防御性酶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抗性物质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条件下硅酸钠可抑制粉红单端孢(Trichotethium roseum)的生长,其中以25 mmol/L处理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85%。不同浓度硅酸钠浸泡可明显降低杏果损伤接种T.roseum的病斑直径,其中以50 mmol/L效果最好,且抑制效果可持续72 h。50 mmol/L硅酸钠处理还有效提高了果实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了总酚的积累,但对类黄酮含量影响不大。由此表明,采后硅酸钠处理可通过直接抑菌和诱导果实抗性来抑制杏的粉霉病。
2012, 31(11):1154-1159.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06 CSTR:
摘要:针对毛豆加工贮藏过程中色泽不稳定的特性,重点研究了毛豆预处理过程中的护色剂热烫工艺,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得出最优条件为:热烫温度100℃、时间3 min、醋酸锌质量分数0.06%、抗坏血酸质量分数0.14%,并且在此条件下,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完全丧失,进一步保证了产品色泽的稳定性。
朱绍华 , 丁利 , 肖家勇 , 龚强 , 焦艳娜 , 成婧 , 王利兵
2012, 31(11):1160-1166.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07 CSTR:
摘要:为测定纸质包装材料中米氏酮、对二甲氨基二苯甲酮及2-异丙基硫杂蒽酮的迁移量,建立了磁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MSPE-HPLC-MS/MS)。该方法采用溶剂热还原法制备了Fe3O4磁性亚微米粒子,以其为固相萃取材料,并以Agilent Eclipse AAA柱为分析柱,甲醇和水溶液为流动相,正离子模式下测定,流量为0.5 mL/min。对磁固相萃取中影响米氏酮、对二甲氨基二苯甲酮及2-异丙基硫杂蒽酮的主要萃取因素(包括磁性纳米粒子用量、洗脱溶剂和体积、PH值)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米氏酮等3种物质在0.5~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最低定量限均为0.5 ng/mL,检测限为0.2 ng/mL,3种物质的添加回收率为78.3~92.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4%,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纸质包装材料中米氏酮、对二甲氨基二苯甲酮及2-异丙基硫杂蒽酮在实际样品中的残留分析检测。
张鹏 , 李江阔 , 陈绍慧 , 冯晓元 , 王宝刚 , 周志江
2012, 31(11):1167-1172.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08 CSTR:
摘要:为了建立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与磨盘柿果皮和果肉褐变之间的关系,作者在全光谱区域(570~1 848 nm)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磨盘柿果皮颜色b*和果肉浊度定标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MPLS、原始光谱和无散射处理建立果皮颜色b*的定标模型预测性能较好,Rp2为0.968,RMSEP为1.417 7,RPD为7.92。应用PLS、一阶导处理和无散射处理建立磨盘柿果肉浊度的定标模型预测性能较好,Rp2为0.757,RMSEP为0.107 9,RPD为2.22。因此,可见/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对磨盘柿果皮颜色b*和果肉浊度的快速无损检测具有可行性。
马申嫣 , 范大明 , 王丽云 , 庞珂 , 黄建联 , 赵建新 , 陈卫 , 张灏
2012, 31(11):1173-1179.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09 CSTR:
摘要:以籼米和粳米为原料,大米淀粉糊化特性和粒度分布作为评价手段,比较了碱法、中性蛋白酶法、碱性蛋白酶法(pH=8、pH=10)4种制备大米淀粉的工艺。结果表明,碱法制备的大米淀粉蛋白质残存率显著低于酶法,而3种酶法蛋白质去除率一致,但碱法部分破坏了淀粉颗粒的天然结构;经RVA糊化曲线分析,采用碱性蛋白酶法(反应条件pH=10)、中性蛋白酶法得到的籼米淀粉以及采用中性蛋白酶法得到的粳米淀粉能较好地保持天然淀粉的糊化特性;通过粒径分布检测,确定采用中性蛋白酶法处理粳米能制备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大米淀粉。综合各个评价指标,以粳米为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法可得到淀粉破坏小、粒径分布均匀、蛋白质残留率低的大米淀粉。
杨晔 , 李国辉 , 高剑平 , 丁重阳 , 顾正华 , 张梁 , 石贵阳
2012, 31(11):1180-1183.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10 CSTR:
摘要:从无锡某木材厂的腐木及腐殖土的表层土样中筛选分离得到6株产锰过氧化物酶的细菌,其中产酶最优的一株菌J09经鉴定为草木犀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在优化的条件下,该菌株发酵72 h锰过氧化物酶产量达到最高值,为607.7 U/L。利用粗酶液和发酵培养液对15 mg/L的孔雀石绿进行脱色处理3 h,脱色率分别达到78.5%和89.8%,好氧条件下的脱色率高于厌氧条件的脱色率,孔雀石绿对该菌具有一定的毒性。
2012, 31(11):1184-1188.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11 CSTR:
摘要: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一种具有良好保鲜作用的甲壳素纳米晶须/聚乳酸(CNW/PLA)纳米纤维膜,分别用PE保鲜膜、纯PLA纳米纤维膜及CNW/PLA纳米纤维膜对草莓进行包装处理,并在贮藏期间,观察草莓的外观变化,测定其腐烂指数、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及维生素C质量分数的变化来比较各种包装材料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NW/PLA纳米纤维膜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草莓的失重、抑制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及维生素C质量分数的下降,具有显著的抗菌保鲜效果。
2012, 31(11):1189-1197.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12 CSTR:
摘要:以沙门氏菌标准菌株(Salmonella enterica DSM 17058 T)为研究对象,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其进行蛋白质指纹图谱分析,进而得到正确的鉴定结果。为了获得重现性良好的质谱图,对沙门氏菌的最佳培养基、最适培养时间以及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从而确立沙门氏菌MALDI-TOF-MS蛋白质指纹图谱标准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乙醇/甲酸处理法所得图谱中的特征峰多,包含更多的蛋白标志物,所得图谱基线平滑,噪音少,信噪比高,是最佳的样品处理方法。以营养丰富的哥伦比亚琼脂为培养基,在24 h时即可达到强峰值信号,质谱图重现性良好,鉴定结果准确,并且相比于其它3种培养基所需培养时间短。
2012, 31(11):1198-1202.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13 CSTR:
摘要:为研究反应时间对低聚壳聚糖衍生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低聚壳聚糖与木糖的美拉德反应(低聚壳聚糖的氨基与木糖的羰基的物质量比为1∶1),考察了反应过程中吸光度及荧光值的变化,醇沉法提取4 h和8 h的低聚壳聚糖美拉德反应衍生物,分别为CX4和CX8。对两种衍生物进行红外表征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并研究其对超氧阳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和DPPH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结果显示:UV-Vis光谱在278 nm波长处吸收峰于反应前期有明显增强,但4 h后增长非常缓慢;在343 nm的激发波长和435 nm发射波长下的荧光强度于反应前期快速增加,但2 h后呈下降趋势;两种衍生物对O2-、OH及DPPH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且CX8的抗氧化性明显优于CX4,即随着反应的进行壳聚糖衍生物的抗氧化性能不断提升。
陈良华 , 郑志忠 , 张树峰 , 谌迪 , 明艳林 , 陈清西 , 童庆宣
2012, 31(11):1203-1208.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14 CSTR:
摘要:绞股蓝素有"南方人参"美誉,含有与人参皂苷相同骨架达玛烷型结构的三萜皂苷。通过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优化提取绞股蓝皂苷,测定其抗癌活性,为后续活性化合物的分离奠定基础。利用HPLC分析绞股蓝的皂苷成分并确定提取绞股蓝皂苷的乙醇体积分数,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方法,进而MTT法测定提取的绞股蓝皂苷抗肝癌活性。HPLC分析确定用体积分数75%乙醇溶液提取绞股蓝总皂苷(GYP),体积分数45%乙醇提取极性绞股蓝皂苷(GYP1),体积分数90%乙醇提取弱极性绞股蓝皂苷(GYP2);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70℃水浴中以30质量的体积分数45%乙醇加热提取12 h为最佳条件提取GYP1,在60℃水浴中以30质量的体积分数90%乙醇加热提取6 h为最佳条件提取GYP2;利用MTT法测定GYP、GYP1和GYP2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GYP和GYP2对肝癌细胞SMCC7721具有抗癌活性,半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165.83±14.12)μg/mL和(113.97±9.26)μg/mL,GYP1没有抗癌活性,表明绞股蓝抗癌药效成分主要是由弱极性绞股蓝皂苷发挥功效。
2012, 31(11):1209-1215.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15 CSTR:
摘要:为了研究酵母发酵纯化地木耳多糖的工艺,探讨了pH值对地木耳多糖含量的影响,设立了酵母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温度及时间的单因素实验,并对单因素进行了正交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发酵液的pH值为5±0.5,酵母添加量为0.4 mg/mL,蔗糖的补加量为40 mg/mL,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8 h。提取前后多糖质量浓度及其抗氧化活性未降低,但纯度由27.56%提高到75.38%。酵母发酵法提纯多糖工艺简单可行。
2012, 31(11):1216-1220.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16 CSTR:
摘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细胞内自发或酶促反应的活性调节剂,反映了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对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重要意义。用直接测定法测定茄子、辣椒、番茄、马铃薯和枸杞等茄科植物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以马铃薯块茎、茄子果实及根的活性较高。这一结果为今后在茄科植物中该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2012, 31(11):1221-1225.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17 CSTR:
摘要:以作者所在实验室保藏的红曲霉HQ-3菌株为实验菌株,采用固态发酵方法生产酯化酶,研究添加外源物质对产酯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可以作为速效碳源促进红曲霉产酯化酶能力;新鲜酵母破壁液对红曲霉产酯化酶具有诱导作用,添加酵母破壁液发酵4 d,酯化力是对照组的1.30倍,达到106.87 mg/g;添加乙醇与乳酸对酯化力的作用效果明显,添加乙醇使酯化力提高到123.32 mg/g。
2012, 31(11):1226-1231.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2.11.018 CSTR:
摘要: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其中9c,11t-CLA和10t,12c-CLA是目前发现生理活性比较强的两种共轭结构。作者使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油脂中的共轭亚油酸甘三酯进行水解和甲酯化,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后外标法定量。作者得到共轭亚油酸9c,11t-CLA回收率在97.66%~103.51%之间,10t,12c-CLA回收率在96.12%~102.48%之间,检出限2.4 mg/kg,定量限8 mg/kg。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