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2(2):113-118.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01 CSTR:
摘要:鲜度是水产品重要的品质指标,是决定其价格的主要因素。辐射保鲜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保藏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电离辐射辐照各种水产品进行杀虫、灭菌和抑制某些生理活动来延长水产品的贮存期。作者对水产品辐射保鲜技术的特点、辐射剂量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以及辐射保鲜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综述,对水产品辐射保鲜技术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进行了展望。
韩钱松 , 沈健增 , 蔡宇杰 , 廖祥儒 , 罗军侠 , 张大兵
2013, 32(2):119-123.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02 CSTR:
摘要: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生物素、VB1、VB3、VB5、VB6,肌醇对氨基苯甲酸(PABA)和VC对竹黄菌Shiraia sp.SUPER-H168生长及其次级代谢产物苝醌类色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VB5和VB1可显著促进竹黄菌的生长和色素的积累,菌体量和色素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7.8%和31%,VB5和VB1的较适质量浓度为0.5 mg/L和1.0 mg/L。添加生物素和对氨基苯甲酸可显著提高菌体生长量,但低质量浓度的添加量对色素的积累起抑制作用。添加VB3、肌醇和VC可略微提高色素的产量,较适质量浓度为0.5、0.05、0.05 mg/L。添加VB6虽然可促进菌体的生长,但却抑制了色素的积累。将对色素积累有促进作用的VB3、VB5、肌醇、VB1、VC这5种维生素最优质量浓度下混合添加到5 L发酵罐培养基中,观察了菌体生长和发酵产色素的过程,最终的菌体量和色素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3.7%和75%。
2013, 32(2):124-128.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03 CSTR:
摘要:将一种11家族极端耐热木聚糖酶的密码子优化基因Syxyn11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得到重组质粒pPIC9K-Syxyn11,将其经SalⅠ线性化后转化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经G418筛选得到重组工程菌GS115/Syxyn11,用甲醇诱导表达重组木聚糖酶SyXyn11,酶活可达到17.74 U/mL。SDS-PAGE显示,SyXyn1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 000。SyXyn11的最适反应温度为85℃,在80℃以下稳定。最适反应pH为6.5,在pH 5.0~7.5范围内稳定。EDTA和大多数金属离子对重组酶的活性影响不大。结果表明Syxyn11成功在P.pastoris GS115中实现表达,而且重组木聚糖酶的耐热性并未改变。
2013, 32(2):129-134.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04 CSTR:
摘要:以鸡皮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胶原蛋白肽。研究了酶的种类、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以及pH值对水解度和多肽质量浓度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采用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复合水解,加酶量为0.9%、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45℃及pH为7时,为酶解最佳条件。
岳翠翠 , 沈健增 , 蔡宇杰 , 廖祥儒 , 罗军侠 , 张大兵
2013, 32(2):135-141.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05 CSTR:
摘要:利用单因素筛选和响应面法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JN168产虫草素的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确定蛹虫草产虫草素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蛹虫草产虫草素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适质量浓度为40 g/L;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最适质量浓度15 g/L;加入的无机盐及其添加量分别为MgSO40.76 g/L,K2HPO40.63 g/L,CaCl20.66 g/L,Na2HPO40.67 g/L。优化后发酵液中虫草素质量浓度达到633.47 mg/L,是优化前的6倍。
2013, 32(2):142-147.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06 CSTR:
摘要:以小鼠舌组织为对象,提取总mRNA,并以此为模板,使用自行设计的引物通过RT-PCR扩增Gα15、T1R2和T1R3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Gα15、pDsRed1-N1-T1R2、pcDNATM6.2/N-YFP-DEST-T1R3。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HEK293细胞,经抗性筛选后,通过极限稀释法获得稳定表达T1R2/T1R3的HEK293细胞系,最后通过RT-PCR,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方法在基因及蛋白质水平上对建立的稳定表达细胞系进行鉴定。基因及蛋白质水平上的结果均表明,目的基因Gα15、T1R2/T1R3成功导入HEK293细胞中,并且稳定表达。该细胞系的建立为细胞水平上甜味机理的体外研究(如甜味识别热动力学等)提供了稳定的细胞来源。
2013, 32(2):148-154.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07 CSTR:
摘要:从4种蜂蜜中分离得到8株芽孢杆菌,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及形态学观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这些菌株进行了鉴定。初步研究了8株分离菌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痢疾杆菌(Shigella dysenteriae S7NaCl)、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SYBCT02)的抑菌作用。通过对这些分离菌的抑菌性质的研究,发现有些菌株是通过竞争作用抑制其他菌落的生长,还有些菌株是通过其代谢过程产生的抑菌物质来抑制其他菌落的生长。
2013, 32(2):155-162.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08 CSTR:
摘要:为获得内酯豆腐保鲜的最佳工艺条件,简化保鲜效果的评价与预测,进行了杀菌温度、杀菌时间、凝固剂用量等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优化。结果表明:杀菌温度为87℃、杀菌时间为30min、凝固剂(GDL)质量分数为0.4%,保鲜剂添加量为0.45 g/kg,自然pH和4℃冷藏,能显著提高豆腐的保藏期。并通过因子分析,把原始变量进行了降维,将保鲜效果的评价指标归为2个主指标的影响。即:Z1=-0.962X1+0.883X2+0.785X3-0.302X4+4.594E-02X5,Z2=0.246X1-0.395X2+0.545X3+0.934X4-0.932X5。为解决内酯豆腐保鲜难、保质期短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同时便于品质的评价与预测。
汪艳群 , 孟宪军 , 刘丽 , 李斌 , 张琦 , 孙希云
2013, 32(2):163-168.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09 CSTR: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提取木脂素后的五味子废渣,提高其附加值,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五味子粗多糖,经聚酰胺柱层析及Sephacryl S-300 HR凝胶柱层析对其进行纯化,将得到的级分SCP-0采用Sephacryl S-300 HR凝胶柱层析法及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纯度鉴定;然后对SCP-0进行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其对.OH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IC50为14.5 mg/mL;对DPPH.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IC50为2.1 mg/mL;但对.O2-无明显清除效果;具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能力,在低自由基浓度水平下效果更明显。
杨丽君 , 李兆杰 , 王静 , 王骏 , 胡巧茹 , 刘玉敏 , 崔凤杰
2013, 32(2):169-173.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10 CSTR:
摘要:为建立李斯特氏菌属内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绵羊李斯特氏菌、英诺克李斯特氏菌3种菌的傅立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数据库及FT-IT分类鉴定方法,作者应用FT-IR技术对3种李斯特氏菌进行指纹图谱数据采集,建立了3种李斯特氏菌的标准FT-IR导数谱数据库,同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分级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两种聚类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两种聚类模型均可成功将3种李斯特氏菌进行区分,FT-IR光谱数据库可用于FT-IR技术对3种可疑李斯特氏菌进行鉴定。FT-IR分析方法简便、快速、易操作,结果重现性好,是一种区分3种李斯特氏菌的有效方法。
2013, 32(2):174-181.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11 CSTR:
摘要:以海产小杂鱼为主要原料,通过真空微波干燥制作鱼味脆粒。产品配方研究以色泽、膨化率和感官评定为指标,找出了鱼肉与淀粉的最佳配比,同时研究了食盐、白糖、调味料等辅料添加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淀粉、食盐和白糖的比例。产品保藏研究采用厚铝箔袋和薄PE袋分别作真空和不抽真空处理,在37℃培养箱进行产品保温试验,以色差、水分活度、水分含量、脆度及脂肪氧化值为指标,确定最佳保藏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鱼味脆粒配方为:鱼肉(经过预处理)100 g,马铃薯淀粉13 g,食盐1.75 g,白砂糖2 g,葱姜蒜粉0.8 g。在此配方下,产品的色泽金黄、味道鲜美、口感酥脆以及膨化效果佳;最佳保藏方法为厚铝箔袋抽真空包装。以上述配方和保藏方法生产出的产品,具有表面均匀光滑及可长期保藏的特点。
赵新 , 王永 , 兰青阔 , 陈锐 , 朱珠 , 余景会 , 李欧静 , 郭永泽
2013, 32(2):182-188.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12 CSTR:
摘要:为建立一种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和鉴定沙门氏菌(Salmonellla)、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志贺氏菌(Shigella)的方法,通过对4种菌毒力靶基因特异性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设计出适合焦磷酸测序特异性扩增和测序的引物,摸索出最佳的焦磷酸测序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并建立了4种食源性致病菌焦磷酸测序快速检测方法。此方法以传统国标法的前增菌为前提,而省去了后期生化验证的繁琐过程,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并且其准确性与传统生化验证完全一致,灵敏度可达10 CFU/mL。结果表明,作者建立的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精准及操作简便等特点,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鉴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013, 32(2):189-194.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13 CSTR:
摘要:作者采用酶法制备明胶。以罗非鱼骨为提取明胶的原料,优化了鱼骨的盐酸脱盐工艺和脱盐骨素利用木瓜蛋白酶酶解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盐酸脱盐条件为:鱼骨用0.6 mol/L盐酸脱盐,液料比为5 mL/g,浸酸时间为6 h,期间每隔1.5 h换酸一次;木瓜蛋白酶预处理工艺最优条件为:温度为46.5℃,pH 5.3,反应时间为72 min,液料比为3 mL/g,酶的添加量为2 480 U/g(鱼骨)。经过提胶,得到了质量和产率都较高的明胶产品。酶法制取明胶减少了工业废水的产生,缩短了生产周期,并为罗非鱼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2013, 32(2):195-201.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14 CSTR:
摘要:考察了不同pH、缓冲液成分及不同保存环境下的IL2-HSA融合蛋白的稳定性,以SDS-PAGE和SE-HPLC作为考察手段并得出结论,在pH为4~6的缓冲盐体系中,蛋白质表现较稳定,当pH为5时,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较好的保持了蛋白质的稳定性。其后考察了蛋白质的辅料、光稳定性等因素对蛋白质的影响,在经受光照射后,蛋白质与对照样品未表现出明显区别。在乙酸盐提供的pH 5溶液中,辅料为氯化钠、贮存条件为4℃、贮存时间6个月后,蛋白质纯度仍保持在97%以上。
2013, 32(2):202-206.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15 CSTR:
摘要:选择8种大孔吸附树脂,根据它们对金褐霉素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筛选较优的金褐霉素吸附剂;并且对金褐霉素提取纯化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检测分析,鉴定分析提取工艺的效果。结果表明:X-5大孔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解吸效果,优化了金褐霉素提取纯化的工艺条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检测结果鉴定了金褐霉素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质,进一步证明该提取工艺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013, 32(2):212-218.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17 CSTR:
摘要:作者就曲霉型豆豉在其后发酵阶段中微生物总数与酶活性、还原糖与脂肪及挥发性风味物含量、总酸与氨基酸氮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为微生物总数下降,蛋白酶活性下降,纤维素酶活力下降,还原糖含量下降,脂肪含量下降,总酸含量上升,氨基酸氮含量上升,挥发性风味物中脂类、酸类、吡嗪类物质增多,而烃类、酮类物质发生降低。表明微生物直接作用于豆豉的发酵过程,改变其内在组成、品质风味。
2013, 32(2):219-223.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18 CSTR:
摘要:通过对不同地点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得到的不同单菌落,再进行发酵培养,并以其产物是否对脂肪酶具有抑制活性作为筛选指标,从2013株野生菌中筛选到一株产脂肪酶抑制活性较高的菌株Sf16。对菌株Sf16的菌落、气生菌丝、孢子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和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的特征以及一些生理生化方面特性进行观察,并对菌株的DNA进行提取并扩增16SrDNA,通过对后者序列测定、数据库同源搜索和比对,进而构建菌株的系统进化树。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产脂肪酶抑制剂菌株Sf16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确定其为Streptomyces sp.。
2013, 32(2):224.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2.019 CSTR:
摘要:<正>油脂是人类食品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油脂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优良的感官品质和质量稳定性,保证食用安全,还要有一定的营养功能性,如反式酸含量低,含有丰富的天然维生素和天然抗氧化剂等。为了提高油脂品质,降低加工过程中微量营养成分的破坏,油脂制取工艺技术不断得到发展提高,油脂成分、结构与其营养或生理功能相关性的研究也已取得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