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2(3):225-231.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3.001
摘要:简述传统中药药物代谢研究方法的现状与不足,指出利用微生物药代模型进行中药药代研究的技术优势,认为它为中药药物代谢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独特的"双向发酵"技术实用意义及应用前景的深入分析,提出运用其建立中药微生物药代谢模型的设想。
孙啸 , 蔡宇杰 , 廖祥儒 , 张峰 , 刘家扬 , 袁小曼 , 马德丽 , 席艳茹
2013, 32(3):240-249.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3.003
摘要: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SYBC-L12能以水稻秸秆作为底物和支撑物进行固态发酵并且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以水稻秸秆为基本培养基,漆酶活力为指标,对产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优化后的漆酶活力约为优化前的10倍。所得漆酶在常温下对蒽醌类染料、三苯甲烷类染料、亚胺醌类染料具有较强的脱色作用,其混合物也可被漆酶大部分脱色,在较高温度下,漆酶可将偶氮类染料部分脱色。此外,科学试验使用的工业废水样品中常见金属离子大部分对脱色作用没有抑制。因此,漆酶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催化剂,对工业污水的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3, 32(3):258-264.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3.005
摘要:将发光量子点标记技术与磁分离富集技术相结合,基于竞争免疫分析,成功构建了黄曲霉毒素B1(AFB1)免疫检测新方法。首先合成了巯基丙酸包覆的CdTe发光量子点,同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通过TEM成像、荧光光谱、XRD、红外光谱等分别对其进行了表征。随后以AFB1人工抗原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作为捕获探针,以发光量子点标记免疫球蛋白G(二抗)作为信号探针,基于磁性纳米粒子表面AFB1人工抗原和样品中AFB1与AFB1单克隆抗体之间的竞争免疫结合,建立了AFB1新型检测方法。实验优化条件下,荧光强度与黄曲霉毒素B1质量浓度在0.1~1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3 ng/mL。实际样品中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准确性良好。
梁光明 , 刘阳 , 孙力军 , 王雅玲 , 徐德峰 , 刘唤明 , 罗林 , 陈宏 , 励建荣
2013, 32(3):265-271.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3.006
摘要:利用人免疫球蛋白制备富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免疫磁珠及优化条件;利用化学键法制备免疫磁珠,并用矩阵法和单因素法优化免疫磁珠制备条件,通过磁珠对抗体饱和吸附量及加入量相关性评价磁珠与抗体固定化程度,根据免疫磁珠的特异性、灵敏性及饱和捕捉量来考察IMBS.aureus对金葡菌的富集能力;结果显示采用MB-M型磁珠,加入质量浓度均为5 mg/L的活化剂EDC和NHS,于24℃偶联人IgG,24 h得到IMBS.aureus,其饱和吸附量为393.27μg,磁珠与人IgG加入量具有相关性,IMBS.aureus特异性好、灵敏度高(26 CFU/10 mL),0.2 mL IMBS.aureus饱和捕捉菌液浓度为106CFU/mL;通过优化,磁珠装载人IgG分子的能力提高了5倍,检测限提高了4倍,富集金葡菌的效率大大增强,成本降低,为人免疫球蛋白磁珠富集和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际应用创造了条件。
2013, 32(3):272-278.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3.007
摘要:为了研究UHT乳在货架期内发生水解、凝块、变苦等品质劣变现象的原因,从原料乳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耐热蛋白酶细菌,通过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脂肪酸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及16-23S rRNA间区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所产蛋白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荧光假单孢杆菌。该菌株所产的耐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6.8。该蛋白酶可以耐受140℃,4 s热处理。
2013, 32(3):279-286.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3.008
摘要:为选择最佳的烟叶化学组成与烟气成分的预测模型,运用不同的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对烟叶化学组成和烟气成分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全模型、双重筛选逐步回归以及仅含相关变量的逐步回归,方程均通过检验,但是不同方法得到的模型预测精度不同,且预测变量回归系数未全部通过检验;剔除不显著变量后,重新拟合回归预测模型,得到的焦油、烟气烟碱、烟气一氧化碳的回归模型,焦油回归方程为Y焦油=11.7+1.857X烟碱,烟气烟碱回归方程为Y烟气烟碱=0.679X烟碱,烟气一氧化碳回归模型为YCO=1.428 6X烟碱+0.121 7X还原糖+2.822 5X总氯+8.488 9,且回归方程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方程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这些结果为提高烟叶安全性和设计低焦油卷烟配方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3, 32(3):287-292.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3.009
摘要:研究了不同宿主来源的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α-CGT)经化学修饰后的热稳定变化,首先通过阴离子交换和疏水色谱分离纯化了来源于Paenibacillus macerans的天然α-CGT酶以及来源于Escherichia coli和Bacillus subtilis的重组α-CGT酶,再将α-CGT酶置于50℃水浴30min测残酶活,发现α-CGT酶残酶活分别为28%,30%和25%。首次采用戊二醛交联的方法研究了化学修饰对提高重组α-CGT酶稳定性的影响,E.coli重组表达的α-CGT酶经戊二醛交联成大分子聚合物后,与对照相比50℃水浴30 min后酶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水浴后仍有78%的酶活,酶活保有率相对未交联的酶提高了2.9倍。
2013, 32(3):293-297.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3.010
摘要:采用Ultra-flo超滤系统对经离心除菌、质量分数18%的(NH4)2SO4澄清的发酵液进行超滤浓缩和脱盐,为获得该过程中的高酶活回收率和膜通量,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选用截留分子量为30 kDa的聚醚砜(PES)膜,操作压力为0.2~0.25 MPa,澄清发酵液初始pH值在5.5~6.5,浓缩倍数3倍;采用定时流加水的方式超滤脱盐,流加水体积控制为浓缩发酵液体积的10倍。在此优化条件下,超滤浓缩过程的酶活回收率达85%,超滤脱盐过程酶活回收率达79%,该过程可除去90%以上的盐,终浓缩倍数可控制为8~10倍;整个超滤过程的酶活回收率为67.15%,并且整个过程中膜通量维持在16 L/(m2.h)以上。
杨颖 , 孙文武 , 周晨 , 何天龙 , 刘楠 , 朱苏骐 , 邵红军 , 段玉峰
2013, 32(3):298-306.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3.011
摘要: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水溶性多糖(POP)提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个关键影响因子,以POP提取率为响应值,依据回归分析确定POP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为35∶1 mL/g,提取温度为88.35℃,提取时间为2.24 h,POP的提取率理论预测值为8.47%。在修正条件下,POP的实际提取率可达(8.46±0.02)%。POP对DPPH.、.OH和O2-.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活性,相比之下对H2O2清除活性尤其明显,而且POP清除H2O2的IC50值为0.541 mg/mL,小于VC的IC50值(0.901 mg/mL)。
2013, 32(3):307-312.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3.012
摘要:对食用鼠曲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了鼠曲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测定了鼠曲草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常见的抗氧化剂V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功率500 W时,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60(g:mL)、温度60℃、时间6 min,在此条件下黄酮最高得率为4.63%。鼠曲草黄酮在总抗氧化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方面略低于抗氧化剂VC,但在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和抑制Fe2+诱发卵黄脂蛋白过氧化的能力上鼠曲草黄酮强于VC。
2013, 32(3):318-323.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3.014
摘要: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在不同电场强度(20~35 kV/cm)和处理时间(100~400μs)处理对草莓汁杀菌效果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还进一步比较了高压脉冲电场和传统热杀菌(95℃,30s)处理后和贮藏过程中草莓汁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高压脉冲电场的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草莓汁抗氧化活性略有降低,但其损失程度比传统热杀菌小,且在储藏过程中保存较好。
王芳 , 马淑凤 , 李汉臣 , 王周平 , 黄云祥 , 代卉
2013, 32(3):324-329.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3.015
摘要:分析芦笋醇提取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将风干芦笋用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进行超声提取,获得芦笋醇提取物。对实验小鼠灌胃芦笋醇提取物,剂量分别设为7、70、140 mg/kg,另设一个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30 d灌胃后,分别进行小鼠脏器/体重、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及半数溶血值实验。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的芦笋提取物可显著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中、高剂量组的芦笋提取物具有显著增强淋巴细胞增值能力的作用,对提高血清溶血素含量作用极显著,并具有剂量依赖性。表明芦笋提取物能增强正常小鼠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2013, 32(3):330-335.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3.016
摘要:以甘氨酸亚铁(Fe2+-Gly)为对照,比较研究酪蛋白酶解物螯合铁(Fe2+-Cas hydr)对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的治疗效应,探讨酪蛋白酶解物螯合铁作为补铁剂的可行性及效应剂量。首先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再分Fe2+-Gly及Fe2+-Cas hydr(高、中、低)补饲组和常规日粮、低铁纯和日粮对照组,进行为期36 d的补铁饲喂试验。检测大鼠体重和血液学指标,分析各试验组对贫血症状的治疗效应。结果显示Fe2+-Cas hydr高、中剂量组在36 d试验期后,各项血液指标恢复到正常值范围;相同铁剂量的Fe2+-Cas hydr与Fe2+-Gly贫血恢复效果无显著差异。Fe2+-Cas hydr在铁计量1.818~0.363μg/(g.d)水平之间对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应。
2013, 32(3):336.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3.03.017
摘要:<正>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属于乳杆菌科中的乳杆菌属,革兰氏阳性。植物乳杆菌是人体胃肠道的益生菌群,代谢可以产生有机酸、细菌素、过氧化氢、双乙酞等多种天然抑菌物质,具有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降低胆固醇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多种功能。国外对植物乳杆菌的研究报道比较多。D Fayol Messaoudi等从希腊干酪中分离到一株植物乳杆菌,通过与沙门氏菌的共同培养发现,此菌对沙门氏菌具有强烈的杀死作用。S Rokka等从泡菜中分离到的植物乳杆菌菌株则对幽门螺杆菌有制作用。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益生菌以及与微生态相关的基础理论及应用进行研究,进入21世纪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