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33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生物技术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2014, 33(9):897-902.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01 CSTR:

      摘要 (730) HTML (0) PDF 769.82 K (2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酶分析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等生物学技术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并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进行讨论。随着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以及新兴的生物、化学与物理等交叉学科的发展,重金属检测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众多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其中以基于生物学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较多,并展现出广阔的运用前景。

    • 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Cobetia sp. WG-007的筛选及发酵优化

      2014, 33(9):903-909.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02 CSTR:

      摘要 (954) HTML (0) PDF 1.33 M (1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从腐烂的海带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褐藻胶的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测序鉴定,将其命名为Cobetia sp. WG-007。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该菌株摇瓶发酵最适产酶条件为褐藻酸钠6.0 g/L,蛋白胨5.0 g/L,NaCl 20 g/L、K2HPO4 0.25 g/L,菌株在25 ℃条件下发酵培养30 h达到最高酶活,为160.7 U/mL,相比优化前酶活力提高了3.52倍。

    • 重组葡萄糖脱氢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偶联辅酶再生

      2014, 33(9):910-916.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03 CSTR:

      摘要 (1053) HTML (0) PDF 1.26 M (1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生物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中辅酶循环问题,人工合成密码子优化后的嗜酸热源体Thermoplasma acidophilum葡萄糖脱氢酶基因Sygdh,于E. coli BL21(DE3) 中表达,粗酶液经镍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葡萄糖脱氢酶SyGDH。SDS-PAGE显示相对分子质量为41.0 kDa。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酶的最适pH值为7.5,在pH 6.0~8.0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40 ℃,在 55 ℃以下稳定;最适条件下其比活性达4.5 U/mg;Zn2+对其有明显激活作用;该酶对NADP+的亲和力大于NAD+且对大多数有机溶剂有良好的耐受性;对D-葡萄糖的Km和Vmax值分别为28.2 mmol/L和6.5 U/mg。在葡萄糖脱氢酶与羰基还原酶偶联构建的NADPH辅酶循环体系中,以4-氯乙酰乙酸乙酯为底物,羰基还原酶催化产物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产率为99.0%,是未添加葡萄糖脱氢酶时产物产率的3.11倍,表明重组SyGDH具有为生物催化氧化还原反应提供辅酶NADPH再生的能力。

    • 樟芝提取物Fr.2组分对PDGF-BB活化CFSC-8B的抑制作用

      2014, 33(9):917-923.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04 CSTR:

      摘要 (551) HTML (0) PDF 1.85 M (1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樟芝分离组分Fr.2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的作用,建立PDGF-BB活化的CFSC-8B细胞模型,并对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表达及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 ng/mL PDGF-BB作用48 h可诱导CFSC-8B细胞增殖;Fr.2的IC50值为56.46 μg/mL;25 μg/mL Fr.2显著抑制PDGF-BB刺激CFSC-8B细胞的增殖及其迁移,下调α-SMA、Collagen I(Col 1)、Collagen Ⅲ(Col 3)和Fibronectin(Fn)mRNA表达水平,并下调p-ERK、p-JNK、p-P38蛋白质表达。表明樟芝Fr.2可抑制PDGF-BB诱导的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玉米淀粉退火处理及其性质变化

      2014, 33(9):924-928.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05 CSTR:

      摘要 (457) HTML (0) PDF 773.95 K (1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LPA)、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退火处理对玉米淀粉颗粒形貌、粒径大小、晶体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退火处理会改变玉米淀粉颗粒的外貌,使其微孔增多,孔径增大;退火处理会增加玉米淀粉颗粒粒径;退火处理不涉及玉米淀粉晶体结构的变化;退火处理会使玉米淀粉糊化温度显著增高,糊化温度范围变窄;原玉米淀粉(NC)和退火处理玉米淀粉(AC)的溶解度和膨胀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温度条件下,退火处理玉米淀粉(AC)溶解度和膨胀率均小于原玉米淀粉(NC)。

    • 白藜芦醇对不同时间高糖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4, 33(9):929-934.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06 CSTR:

      摘要 (925) HTML (0) PDF 746.23 K (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白藜芦醇对不同时间高糖诱导HepG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33 mmol/L高糖作为诱导剂,与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1、1、10 μmol/L)共同孵育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其对损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自由基水平,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Real-time PCR测定Nrf2、HO-1 mRNA表达水平,探讨白藜芦醇对高糖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白藜芦醇与高糖共同作用48 h以上时,各浓度组均能显著提高损伤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自由基水平(p<0.05);各浓度组均能改善模型氧化还原状态,其中1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48 h时效果极显著(p<0.01);1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48 h时,极显著上调Nrf2、HO-1 mRNA表达水平(p<0.01)。因此,白藜芦醇能通过清除细胞自由基、改善细胞氧化还原状态、上调抗氧化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抑制高糖诱导HepG2细胞的损伤。

    • 甲状腺素对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4, 33(9):935-940.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07 CSTR:

      摘要 (775) HTML (0) PDF 982.23 K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甲状腺激素(T3)对人肝癌细胞(HepG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体外建立HepG2细胞H2O2氧化损伤模型,添加不同浓度T3进行保护,测定T3对细胞ROS、存活率、抗氧化酶及相关基因的影响。10-9、10-7、10-5 mol/L的T3预处理24 h可分别有效降低50、100、200 μmol/L H2O2处理细胞的ROS水平,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但10-5 mol/L的T3反而会增加50 μmol/L H2O2处理细胞的ROS水平,降低存活率(p<0.05)。适量T3可显著降低H2O2氧化损伤的HepG2细胞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T-AOC、GSH-Px以及SOD活性(p<0.05)。但过量T3会增加细胞MDA水平,降低酶活。基因表达也有类似趋势,T3预处理使损伤细胞内PI3K、Nrf2的表达显著提高(p<0.05),且与T3作用剂量相关。可见T3对H2O2氧化损伤的HepG2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抗氧化保护功能与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及细胞内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且T3作用效果与其剂量及细胞损伤水平相关。

    • 食品模拟物中双酚A迁移量的间接竞争免疫PCR检测方法

      2014, 33(9):941-945.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08 CSTR:

      摘要 (543) HTML (0) PDF 977.38 K (1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结合荧光PCR,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快速、灵敏的间接竞争免疫PCR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包被抗原浓度、探针DNA的量、抗体质量浓度等一系列条件,双酚A的线性质量分数范围在0.01~10 pg/g之间 ,检测低限为3.0 fg/g,4种食品模拟物中双酚A 的添加回收率在82.8%~115.2%,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及其他小分子化学物的痕量迁移检测,为其迁移行为及迁移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撑。

    • 蛋白酶复合水解文蛤肉制备海鲜香料的工艺

      2014, 33(9):946-951.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09 CSTR:

      摘要 (512) HTML (0) PDF 809.97 K (1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感官评分为指标,比较了不同种类蛋白酶和用酶量对文蛤肉水解液风味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文蛤肉二段法复合酶解工艺条件:复合蛋白酶75 U/g,中性蛋白酶75 U/g,在45 ℃、自然pH下水解3 h;然后加入风味蛋白酶50 U/g,在50 ℃、自然pH下水解1 h。最终获得的水解液色泽为棕黄色,具有咸鲜滋味和明显蛤类特征香气,感官评分为5.5分,味精当量EUC高达53.25 g/L,氨基氮含量为4.16 g/L,水解度为35.3%,水解得率为36.4%,多肽含量为21.8 g/L。

    • 芹菜肉丸的制作及其感官品质的模糊综合评判

      2014, 33(9):952-956.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10 CSTR:

      摘要 (629) HTML (0) PDF 622.60 K (1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猪肉、芹菜和淀粉为基础原料,制作芹菜猪肉丸。在正交实验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芹菜猪肉丸进行感官品质综合评判,结果表明:芹菜猪肉丸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为脂肪20%、淀粉20%、芹菜汁60%、卡拉胶1.5%,该配比下芹菜猪肉丸的感官评定得分为4.79,感官品质为优,属于Ⅰ级。

    • 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的自动化重构

      2014, 33(9):957-965.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11 CSTR:

      摘要 (712) HTML (0) PDF 1.30 M (2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基于KEGG在线数据库、Uniprot-MetaCyc数据库,以及同源比对3种构建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的方法进行了自动化研究。同时提出了基于反应式字符频度直方图的马氏距离比对算法,并应用于模型整合和模型核心反应的识别。上述自动化方法的研究均在树干毕赤酵母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重构过程中得到运用实施,对于提高模型构建效率意义重大。

    • 樱桃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014, 33(9):966-970.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12 CSTR:

      摘要 (488) HTML (0) PDF 743.52 K (1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察樱桃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樱桃叶黄酮在医药、食品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樱桃叶中提取黄酮,体外检测樱桃叶黄酮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以及对H2O2诱发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和肝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樱桃叶黄酮对·OH和O2-·具有清除作用,且呈现质量浓度依赖性,30 μg/mL的黄酮溶液对·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5.67%和72.45%,并且对·OH的清除能力优于维生素C;樱桃叶黄酮对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过氧化氢(H2O2)诱发红细胞氧化溶血具有抑制作用,当终质量浓度为30 μg/mL时,抑制率分别为79.82%和75.54%。表明樱桃叶黄酮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性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 外源乙醇对果糖与葡萄糖酒精发酵的影响

      2014, 33(9):971-975.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13 CSTR:

      摘要 (602) HTML (0) PDF 789.79 K (1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外源乙醇对酵母GJ2008利用等量果糖与葡萄糖混合发酵过程的影响,旨在为高浓度甘蔗汁酒精发酵提供参考和依据。用YPDF培养基模拟甘蔗汁,并调节乙醇体积分数为0%、6%、9%和12%,以初始酵母数为1.12×108个/mL进行酒精发酵,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过程中果糖与葡萄糖含量,并采用曲线下面积法对果糖与葡萄糖代谢曲线进行分析。在外源乙醇体积分数为0%~9%时,酵母GJ2008可以快速利用果糖和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但对葡萄糖有着明显的偏好;在外源乙醇体积分数为12%时,果糖和葡萄糖消耗缓慢,生物量得不到有效增加。等质量浓度果糖与葡萄糖混合发酵表明:外源乙醇对果糖代谢的影响明显大于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外源乙醇体积分数达6%以上时,糖转化乙醇的产量减少了19%~27%。

    • 非酿酒酵母菌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产脂肪酶特性

      2014, 33(9):976-980.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14 CSTR:

      摘要 (576) HTML (0) PDF 3.71 M (1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研究新疆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鉴定的24株酵母菌,对不同菌株的产脂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对其酶活测定得到高产脂肪酶菌株Y13。通过对其进行产脂肪酶学特性研究,利用酶学特性进一步优化发酵培养条件,得出最适培养温度为39 ℃,最适pH为7.0,Ca2+可促进酶的发酵,最适培养时间为65 h。

    •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坛紫菜中重金属及近年坛紫菜金属污染调查

      2014, 33(9):981-986.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15 CSTR:

      摘要 (495) HTML (0) PDF 787.70 K (1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东海海域某养殖场中坛紫菜为原料,采用微波消解法-ICP-AES标准曲线法对坛紫菜中铝(Al)、锌(Zn)、铜(Cu)、镉(Cd)、砷(As)、铬(Cr)和铅(Pb)7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各金属元素加标回收率为95.63%~105.3%,说明微波消解-等离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能够实现对坛紫菜重金属元素的快速精确检测。另外,监测了近5年来坛紫菜的金属污染情况,结果发现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RSD<1.89%),并且2012年不同嫩度的紫菜中金属含量呈现一水>二水>三水>四水的现象(P<0.05,RSD<1.89%),应引起重视和治理。

    • 甘氨酸和精氨酸与果糖美拉德反应条件及产物抗氧化作用

      2014, 33(9):987-996.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16 CSTR:

      摘要 (801) HTML (0) PDF 1.61 M (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甘氨酸-果糖、精氨酸-果糖为模式制备美拉德反应产物,考察两种体系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变化,以及氨基与羰基物质的量比、初始pH、温度对产物褐变的影响和反应过程的pH变化,探讨美拉德反应产物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H2O2的清除作用和总还原力。结果表明:甘氨酸-果糖、精氨酸-果糖两种体系分别在266、220 nm产生特征紫外吸收峰,荧光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39 nm和441 nm、339 nm和426 nm。两种模式体系美拉德反应的褐变和酸度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氨基与羰基物质的量比为1∶3,pH 11~12和温度110~120 ℃时,褐变分别接近最大值。随反应体系美拉德反应产物浓度的增加,其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先增加后减少,对H2O2的清除作用和总还原力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较弱,且随其浓度增大而降低。

    • 刺槐豆多糖纳米硒的制备及表征

      2014, 33(9):997-1002.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17 CSTR:

      摘要 (635) HTML (0) PDF 1.37 M (1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刺槐豆多糖为软模板,用抗坏血酸还原亚硒酸法制备纳米硒,探讨反应时间、温度、刺槐豆多糖及抗坏血酸浓度对产物粒径和形貌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光谱(UV)、X衍射和扫描电镜(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抗坏血酸和亚硒酸摩尔比为5∶1,刺槐豆多糖质量分数为0.2‰,60 ℃反应4 h后可得红色均匀的球状纳米硒颗粒,平均粒径为95~100 nm。

    • 大蒜抑菌成分提取工艺优化

      2014, 33(9):1003-1007.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4.09.018 CSTR:

      摘要 (500) HTML (0) PDF 651.97 K (1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不同提取条件下大蒜提取液抗番茄晚疫病菌作用进行比较,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了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小杀菌质量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大蒜提取液以体积分数3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在40 ℃超声波辅助提取3 h,提取次数为3次,料液比为1∶5 (g/mL),得到大蒜提取液抑菌效果最佳的条件。在此条件下大蒜对番茄晚疫病菌的抑菌直径为37.2 mm。大蒜提取液对番茄晚疫病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12.5 mg/m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25 mg/mL。

当期目录


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