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5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蓝莓花青素的提取及分离研究进展

      2016, 35(9):897-906.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01 CSTR:

      摘要 (1323) HTML (0) PDF 1.20 M (9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蓝莓花青素是蓝莓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保健品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有关蓝莓花青素的提取分离已获得深入广泛的研究。作者总结了目前蓝莓花青素提取和分离的技术方法,展望了其发展的趋势,旨在为蓝莓花青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 酿酒酵母SPS途径调控因子Stp1的泛素化过程

      2016, 35(9):907-912.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02 CSTR:

      摘要 (635) HTML (0) PDF 955.21 K (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酿酒酵母SPS途径关键调控因子Stp1p泛素化调控机制。通过构建基于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的泛素化检测载体、泛素化位点定点突变及突变体氨基酸利用这三个层面来研究Stp1p的泛素化过程。通过对Stp1p的潜在的4个泛素化位点突变结果表明,与Stp1p相比,各突变体的荧光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其中三重突变体Stp1K49,129,113R荧光强度明显弱化。表明潜在的泛素化位点突变后,Stp1p的泛素化过程受到阻遏。进一步的氨基酸利用实验表明,泛素化位点突变对于调控菌体氮源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上述结果说明,泛素化位点突变可以调控Stp1p的泛素化过程,进而影响菌体氮源的利用。

    • 重组大肠杆菌生产海藻糖合酶发酵工艺优化

      2016, 35(9):913-919.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03 CSTR:

      摘要 (495) HTML (0) PDF 1.17 M (1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实现来源于嗜热栖热菌的海藻糖合酶的高效表达,对E.coli BL21(DE3)/pET24a(+)-TreS基因工程菌在3 L发酵罐进行了发酵工艺优化,获得的最优发酵条件为:诱导温度32 ℃,当OD600达到50时以0.2 g/(L·h)的速率补加乳糖进行诱导产酶,在该条件下发酵35 h时酶活达到472 U/mL,是优化前的2.3倍;进而采用该条件在30 L发酵罐进行了初步放大研究,酶活达到356 U/mL。由于该海藻糖合酶热稳定性好,因此尝试了高温处理破碎E.coli细胞以释放海藻糖合酶,结果表明,80 ℃处理30 min,海藻糖合酶的得率可达72.3%,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全局调控因子Lrp的表达强化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L-缬氨酸

      2016, 35(9):920-927.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04 CSTR:

      摘要 (501) HTML (0) PDF 1.59 M (1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者研究发现全局调控因子Lrp的表达能促进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L-缬氨酸,但对菌体生长有一定影响。RT-PCR分析发现:Lrp的表达能提高L-缬氨酸合成相关基因ilvA、ilvBN、ilvC、ilvD及转运相关基因brnFE的转录水平,这也许是L-缬氨酸产量提高的原因。实验还发现:表达含有点突变(Arg39Trp)的Lrp可以进一步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L-缬氨酸的产量,而且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也减小;这种效果在lrp-brnF间隔区域存在突变的L-缬氨酸生产菌VWB-1中更加明显。在VWB-1中共表达lrp1和brnFE基因,5 L罐发酵L-缬氨酸产量达到42.1 g/L,比对照提高了48.9%。

    • 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规律分析

      2016, 35(9):928-934.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05 CSTR:

      摘要 (1126) HTML (0) PDF 1.71 M (1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其序列变异特点,为开发新的分型溯源靶点奠定基础。对111株分离自生鲜水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基因测序,与GenBank中已有的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基因标准序列比对分析,对变异度比较大的序列建立了系统发育树,深入分析了基因的变异规律,并使用ERIC-PCR方法加以验证。不同副溶血性弧菌菌株16S rRNA基因变异主要集中在可变区V1和V2区,50~270 bp的区域内有38个碱基的相似度小于30%,103个碱基的相似度在30%~100%。另外,在V3区和V8区也各有1个碱基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基因序列具有一定的变异性,该结果为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分型溯源分析提供新的靶点奠定研究基础,同时为其微进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 耐热木聚糖酶基因xyn11EM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16, 35(9):935-940.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06 CSTR:

      摘要 (498) HTML (0) PDF 1.21 M (1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人工合成经密码子优化的11家族耐热木聚糖酶基因xyn11EM克隆至表达质粒pET-28a(+)中,获得重组质粒pET-28a-xyn11EM。将其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DE3),构建表达耐热木聚糖酶的重组工程菌E. coli BL21/xyn11EM。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木聚糖酶Xyn11EM(reXyn11EM),酶活性可达47.5 U/mL。SDS-PAGE分析显示,reXyn11EM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为24 800。reXyn11EM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 ℃,在70 ℃以下稳定。最适反应pH为6.5~7.0,在pH 5.0~8.0范围内稳定。大多数金属离子和EDTA对该重组酶的活性影响不大。reXyn11EM的Km和Vmax值分别为7.2 mg/mL和54.7 U/mg。结果表明xyn11EM成功在E. coli 中实现了异源表达,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潜力。

    • 发酵用鲜辣椒中乳酸菌抗生素耐药性与耐药基因

      2016, 35(9):941-949.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07 CSTR:

      摘要 (590) HTML (0) PDF 1.18 M (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四川泡菜发酵用的新鲜二荆条辣椒表面上附着的乳酸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四环素(TET)、链霉素(STR)和红霉素(ERY)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研究表明:用于发酵的鲜辣椒中,乳酸菌的含量约为2.18×104 CFU/g,属于Weissella cibaria(61.93%)、Lactococcus lactis(16.06%)、Enterococcus mundtii(5.50%)、Enterococcus faecalis(3.67%)、Enterococcus hirae(3.67%)、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6.88%)和Leuconostoc holzapfelii(2.29%)。所有218株分离株均无ERY耐药,但其中30株(13.76%)表现出TET和STR耐药,包括10株W. cibaria(4.59%)、2株Lac. lactis(0.92%)、1株E. mundtii(0.46%)、2株Leu. mesenteroide(0.92%)和1株Leu. holzapfelii(0.46%)STR耐药菌株,9株W. cibaria(4.12%)、2株Lac. lactis(0.92%)、1株E. faecalis(0.46%)和2株E. hirae(0.92%)TET和STR二重耐药菌株;除TET和STR二重耐药菌株W. cibaria CT024中未检出任何TET被检基因外,其它耐药株都有相应1个或多个被检基因被检出。其中,在5种STR被检耐药基因中,strB的检出率最高,达60.00%;aad6的检出率最低,为16.67%。11种TET被检耐药基因中,tetB和tetC的检出率最高,达到85.71%;tetZ的检出率最低,为7.14%。同时,同种内的不同菌株对STR或TET的耐药性高低与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多少无相关性。

    • 不对称合成苯乳酸的酮酸还原酶基因克隆和表达

      2016, 35(9):950-957.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08 CSTR:

      摘要 (629) HTML (0) PDF 1.66 M (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分子克隆手段从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得5个可以不对称还原苯丙酮酸合成手性苯乳酸的酮酸还原酶,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比较5个重组酮酸还原酶的酶活、转化率、ee值等指标,来源于干酪乳杆菌的酮酸还原酶LcKAR表现出最高的比活力和选择性。纯酶LcKAR的比活力为0.32 U/mg,在不对称还原反应中遵循Prelog规则,产物为(R)-苯乳酸,且ee>99%。对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LcKAR的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适培养条件为种龄6 h,接种体积分数为3%,诱导剂IPTG浓度为0.6 mmol/L,诱导时间为5 h,经发酵培养后LcKAR的发酵酶活达到2.17×103 U/L。

    • 基于酶联免疫反应的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2016, 35(9):958-962.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09 CSTR:

      摘要 (759) HTML (0) PDF 744.32 K (1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菌体免疫小鼠获得高灵敏的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单克隆抗体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Pantoea stewartill subsp.Stewartii)。通过小鼠脾脏融合实验获得3株单克隆抗体(12B4、10B1、11C2),并通过双抗体夹心法筛选配对细胞株,建立双抗体夹心法。最低检测限(LOD)为1.5×104 cfu/mL,线性范围在4.57×105~1.11×108 cfu/mL。该方法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对玉米种子添加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5.6%~90.2%,相对标准偏差低于5.0%。

    • 优化黑曲霉柠檬酸生产菌株原生质体形成条件及表达系统的建立

      2016, 35(9):963-970.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10 CSTR:

      摘要 (710) HTML (0) PDF 1.57 M (1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优化了黑曲霉柠檬酸生产菌株的原生质体形成条件并建立基因表达系统。利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最优的酶解液配比为5 mg/mL溶壁酶、0.2 U/mL几丁质酶和460 U/mL葡萄糖醛酸酶。最优的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 KCl,菌丝层厚度 50 ?滋m,菌体量为0.003 g/mL。在培养基中添加1 mmol/L Mn2+有助于减少原生质体形成所需的酶量,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醛酸酶有助于得到独立的孢子进行萌发,从而促进原生质体的形成。利用共转化的方式,可以同时将两个表达框整合到基因组上并实现基因表达。

    • 大曲中产酯化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固体发酵工艺优化

      2016, 35(9):971-977.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11 CSTR:

      摘要 (654) HTML (0) PDF 1.20 M (1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大曲中己酸乙酯含量,从汾酒大曲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己酸乙酯酯化酶的霉菌SXG-Z-6,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确定为黑曲霉。以酯化力为指标,对该菌株的固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适培养基:以10 g麸皮为基质,添加1.5 g玉米粉,2 g酵母粉,体积分数1%大豆油,0.2 g(NH4)2SO4和10 mL蒸馏水。最适培养条件为36 ℃恒温静置培养44 h,酯化力最高达到615.8 mg/dL,比优化前提高了35.7%。

    • 生物反应器中表达ScFv大肠杆菌细胞自溶的分析

      2016, 35(9):978-986.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12 CSTR:

      摘要 (656) HTML (0) PDF 1.31 M (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表达外源蛋白细菌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自溶现象是一个普遍性的过程工程问题。在相同发酵培养条件下,研究生物反应器中大肠杆菌W3110表达全人源化单链抗体片段(Single chain antibody fragments,ScFv)工程菌和野生菌的外源蛋白表达及细胞活性的差异,发现外源蛋白高效表达并积累在细胞内,大部分活细胞较野生菌提前6 h进入活着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进而发生细胞自溶。分析工程菌与野生菌中胁迫应激和自溶途径基因转录水平表达谱,发现外源蛋白表达过程中热激途径rpoH,dnaK,dnaJ,groEL,groES;酸胁迫途径rpoS,gadE,gadX;氧胁迫途径sodA,katE均出现表达波峰,而发酵罐中细胞自溶过程中外膜蛋白基因ompA,ompC,ompW,ompX表达量显著下降,但 rpoE并未出现持续高表达。这些发现为后续ScFv表达宿主细胞抗胁迫和自溶控制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 人体线粒体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2016, 35(9):987-992.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13 CSTR:

      摘要 (818) HTML (0) PDF 966.23 K (1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O-GlcNAc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蛋白质丝/ 苏氨酸残基上的动态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广泛分布在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参与调节多种细胞途径。蛋白质的O-GlcNAc 糖基化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如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在体内,O-GlcNAc 动态修饰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GT) 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OGA ) 协同完成。OGT具有3种异构体,分别是ncOGT、mOGT和sOGT。目前对于 mOGT的功能和调节机制尚未清楚。作者在酿酒酵母细胞中表达了人源的mOGT,发现mOGT 抑制酵母细胞的生长。在酿酒酵母细胞中 mOGT 具有O-GlcNAc糖基化活性,当其活性位点突变后,O-GlcNAc糖基化活性明显降低,但其同样能抑制酵母细胞生长。作者在酿酒酵母细胞中构建了研究mOGT的系统。可以利用该人源化的酵母筛选和mOGT 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和基因,也可以用来筛选抑制 mOGT 活性的药物,进而研究mOGT 的功能与调节机制。

    • 普鲁兰酶突变体文库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016, 35(9):993-1000.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14 CSTR:

      摘要 (547) HTML (0) PDF 1.47 M (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摇瓶水平实现普鲁兰酶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AX203843)在大肠杆菌BL21 (DE3)的异源表达,并成功按规格缩小实现了基于深孔板的高通量细胞培养,同时建立了基于深孔板的普鲁兰酶酶活快速高效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利用易错PCR技术对普鲁兰酶基因进行定向进化,突变基因产物重组于表达载体pET-28a(+)-pelB中,并导入大肠杆菌BL21 (DE3)构建突变体文库,利用该高通量筛选方法实现了突变体文库的快速高效筛选并获得了一株突变菌株4A4,其表达量提高了46.5%。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淀粉酶、纤维素酶等酶类的高通量筛选,同时为菌株文库的筛选以及蛋白质的定向进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Cd2+、Cu2+、Zn2+、Pb2+对菹草生长胁迫影响及其应答机制

      2016, 35(9):1001-1007. DOI: 10.3979//j.issn.1673-1689.2016.09.015 CSTR:

      摘要 (344) HTML (0) PDF 943.43 K (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求不同浓度的Cd2+、Cu2+、Zn2+、Pb2+对菹草(石芽)的生长发育的胁迫及其应答机制,对菹草(石芽)的生长状况、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系统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Cu2+、Cd2+质量浓度大于0.5 mg/L,植株无法正常生长或存活;Cu2+胁迫下,植株受损程度相对严重。Zn2+、Pb2+质量浓度小于10 mg/L时,菹草仍可以正常生长,但Pb2+胁迫程度比Zn2+较轻。综上,在相同质量浓度下,4种重金属对菹草(石芽)的胁迫强弱依次为Cu2+、Cd2+、Zn2+、Pb2+。本研究为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金属阈值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当期目录


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