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38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啤酒污染菌酒花抗性基因型的多样性分析

      2019, 38(12):1-8.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01 CSTR:

      摘要 (420) HTML (0) PDF 962.07 K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评价采用酒花抗性基因horA和horC作为分子标记,快速检测和鉴定具有腐败能力的啤酒污染菌的准确性,对来自5家工厂的53株啤酒污染菌基因型和表型进行比较分析,包括M13-PCR指纹、horA/horC的PCR扩增、菌株的酒花抗性和啤酒腐败能力。M13-PCR指纹的聚类分析表明不属于同一菌种的指纹相似性一般小于70%,同菌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指纹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53株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表型的比较分析表明,酒花抗性或腐败性较强的菌株,horA/horC检测结果一般为阳性,针对这一类菌株其检测准确性较高。然而,部分弱酒花抗性或无腐败能力的菌株,horA/horC检测结果也为阳性,其中无腐败能力的菌株的假阳性检出率达到了78.6%;部分弱腐败能力菌株的horA/horC检测为阴性,即假阴性率为28%。2株具有较强酒花抗性的菌株的horA/horC检测为阴性,表明可能存在新的酒花抗性机制。令人感兴趣的是,通过菌株间的比较分析表明horA/horC在L. plantarum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horA/horC作为单一的分子标记,难以准确地检测和鉴定所有啤酒污染菌的酒花抗性和腐败性。

    • 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情况比较

      2019, 38(12):9-16.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02 CSTR:

      摘要 (534) HTML (0) PDF 1.11 M (18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比较不同来源以及不同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差异,通过改良K-B纸片法对44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抗生素耐药性检测,应用PCR技术对其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从海水虾和淡水虾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耐药表型无明显差异,其耐药率分别为100%和95.5%;但是致病性菌株多重耐药性高达73.7%,显著高于非致病性菌株(其为16%);不同来源以及不同致病性菌株所含耐药基因种类和数量并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副溶血性弧菌耐药多样性普查提供基础数据,并对进一步研究耐药菌风险评估提供相关的帮助。

    • 天山1号冰川冻土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和优化

      2019, 38(12):17-24.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03 CSTR:

      摘要 (1009) HTML (0) PDF 746.53 K (1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一种满足天山冰川冻土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构建要求的DNA提取方法,为低温乳糖酶基因的筛选奠定基础。通过对DNA纯度与得率进行比较,从4种DNA提取方法中选择提取DNA得率和纯度最高的TEN法,进一步通过增加预处理、反复提取等步骤进行了改良和优化。SDS-CTAB法、TENP预处理法、TEN法和Zhou法4种提取方法中,TEN法的DNA得率为(392±44) ng/g冻土,A260/A280和A260/A230分别为(1.82±0.40)和(0.97±0.38),最接近理想指标。对TEN法进行优化改良发现,DNA得率最高达到(449±61) ng/g 冻土,且A260/A280和A260/A230值分别为(1.92±0.15)和(2.03±0.31)。以16S rDNA 和26S rDNA为引物的PCR扩增和酶切实验验证了所提取冻土宏基因组DNA的质量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的要求。改良优化过的TEN法是适合天山1号冰川冻土的一种经济有效的DNA提取方法,为构建冻土低温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奠定了基础。

    • 不对称还原苯丙酮酸的L-乳酸脱氢酶L-LcLDH2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9, 38(12):25-30.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04 CSTR:

      摘要 (309) HTML (0) PDF 1.03 M (1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一种L-乳酸脱氢酶(L-LcLDH2)的编码基因Lcldh2;借助表达质粒pET-28a(+)将Lcldh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施异源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超声破碎液中L-LcLDH2催化苯丙酮酸的酶活性为47 U/mg总蛋白质;采用重组E. coli/Lcldh2全细胞催化苯丙酮酸还原,所获产物L-苯乳酸的对映体过量(eep)值> 9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cldh2开放阅读框长906 bp,编码含301个氨基酸的L-LcLDH2,预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32 585和5.5;L-LcLDH2含有典型的NAD+结合位点序列(GXGXXG),属于NAD依赖型L-乳酸脱氢酶,且是一种非分泌、非跨膜、无信号肽和定位于细胞质的酶蛋白。L-LcLDH2的获得为生物法制备高光学纯L-苯乳酸提供了新的酶源。

    • menA过表达菌株构建及两阶段pH控制促进VK2合成

      2019, 38(12):31-38.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05 CSTR:

      摘要 (383) HTML (0) PDF 1.91 M (1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纳豆芽孢杆菌合成维生素K2的能力,构建了纳豆芽孢杆菌体内维生素K2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1,4-二羟基-2-萘甲酸-聚异戊二烯转移酶(MenA)—过表达菌株,并在5 L发酵罐水平考察了不同pH对该过表达菌株生长和维生素K2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menA基因的过量表达能使Bacillus subtilis natto维生素K2合成量提高51%。单一恒定的pH不能满足既能使菌株生长充分,又能最大化产物合成的条件。通过分析不同pH下发酵过程曲线和动力学参数,提出了两阶段pH控制策略:即在发酵前期0~40 h控制pH 7.0,发酵后期40~80 h控制pH 4.0,菌体生物量和维生素K2合成量分别达到了(11.46±0.67) g/L和(63.60±1.81) mg/L,是原始菌分批发酵pH自然状态下的1.5倍和2.6倍。

    • 酿酒酵母孢子作为GLP-1载体的研究

      2019, 38(12):39-45.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06 CSTR:

      摘要 (786) HTML (0) PDF 1.29 M (1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口服给药研究已成为目前抗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GLP-1进行基因改造和优化,并以酿酒酵母孢子作为保护和运输载体,将GLP-1表达到酿酒酵母孢子内,使GLP-1能在口服给药过程中抵抗胃肠道消化酶的降解以提高其生理活性。结果表明,GLP-1被成功表达到酿酒酵母孢子内,表达GLP-1的孢子经模拟肠胃液处理后与胰岛β细胞MIN6细胞共培养可显著提高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量。本研究利用酿酒酵母孢子作为载体,提高了GLP-1的抗酶解能力和促胰岛素活性,为进一步开发治疗糖尿病口服药物奠定了基础。

    • 催化式红外干法杀青同步脱水对叶菜干燥影响的研究

      2019, 38(12):46-51.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07 CSTR:

      摘要 (959) HTML (0) PDF 1.14 M (1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脱水蔬菜加工需要杀青和干燥2个阶段,传统加工方法存在耗水量大、能耗高、产品品质差、污染重等缺点。采用催化式红外干法杀青同步脱水技术,对叶菜类蔬菜(大葱、香葱、紫甘蓝、韭菜、生菜)进行加工处理,分别对蔬菜POD酶活酶钝化情况、水分去除情况和干燥速率情况进行研究;对蔬菜维生素C保留率和颜色等质量指标进行考察。研究表明:5种叶菜类蔬菜经过催化式红外杀青处理后POD酶活残留率稳定在20%左右,达到了预期效果;蔬菜杀青灭酶的同时,去除部分水分,起到干燥的作用;得到不同蔬菜催化式红外最佳杀青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得到杀青产品质量高。

    • 蒙古国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保加利亚乳杆菌耐药性的研究

      2019, 38(12):52-58.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08 CSTR:

      摘要 (530) HTML (0) PDF 618.86 K (1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保加利亚乳杆菌是发酵乳制品中的常用菌种之一,因此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安全性菌株的选育非常关键。以蒙古国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的5株保加利亚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耐药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采用肉汤稀释法分析其耐药性,其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其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对利奈唑胺、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利福平、万古霉素、甲氧苄啶及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全部敏感,对四环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及新霉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基于PCR技术在这些菌株中检测到5种不同的耐药基因(erm(B)、vanX、aac(6')-aph(2'')、parC、rpoB),每株都携带2种或2种以上耐药基因。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的菌种选育提供参考。

    • 调控黑曲霉葡萄糖转运系统增强柠檬酸的合成

      2019, 38(12):59-65.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09 CSTR:

      摘要 (965) HTML (0) PDF 1.86 M (1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柠檬酸是目前世界上需求量最大的有机酸,年产量达到170万吨,主要由黑曲霉进行深层有氧发酵来生产。强化葡萄糖的吸收是增强柠檬酸合成的重要策略。对黑曲霉基因组中预测到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进行进化树分析和多序列比对,鉴定到与KlHGT1亲缘关系较近的高亲和力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含11个跨膜区,命名为AnHGT1。在葡萄糖限制性培养基上进行生长测定,发现HGT1转化子的菌落直径比H915-1增加了50%~150%。通过在发酵后期添加30 g/L葡萄糖,发现HGT1的葡萄糖消耗速率比H915-1快12 h。最终HGT1转化子的柠檬酸产量比野生型菌株H915-1增加14.7%,发酵时间减少6 h,最大比产酸速率增加了29.5%。

    • 黑曲霉α-L-鼠李糖苷酶与柚皮苷分子动力模拟研究

      2019, 38(12):66-72.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10 CSTR:

      摘要 (828) HTML (0) PDF 1.08 M (1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α--L-鼠李糖苷酶能够水解柚皮苷生产普鲁宁和L-鼠李糖,可用于柑橘类果汁的脱苦处理。对柚皮苷和黑曲霉α--L-鼠李糖苷酶进行分子对接,采用分子动力模拟和MM-PBSA结合的方法计算对接复合物的结合自由能,并分析了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各个残基对结合自由能的贡献。结果表明范德华作用力是黑曲霉α--L-鼠李糖苷酶与柚皮苷结合的主要驱动力,库伦电荷作用和非极性溶剂化能对结合贡献较小。Trp236、Ala340、Ile462、Phe461、Tyr516、Val522、Trp528等是黑曲霉α-L-鼠李糖苷酶和柚皮苷结合过程中形成疏水作用的重要氨基酸残基。在分子动力模拟平衡后的氢键分析中,黑曲霉α--L-鼠李糖苷酶Ser286、Phe465、Pro520残基和柚皮苷共形成了3个稳定的氢键。本研究分析了黑曲霉α--L-鼠李糖苷酶与柚皮苷结合的驱动力,以及结合过程中重要氢键及疏水性残基,为蛋白质工程改造α--L-鼠李糖苷酶提供了靶位。

    • 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关键酶氨基葡萄糖-6-磷酸乙酰转移酶的筛选及酶学性质分析

      2019, 38(12):73-84.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11 CSTR:

      摘要 (926) HTML (0) PDF 3.20 M (1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GlcNAc)是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GlcN)的衍生物,在保健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氨基葡萄糖-6-磷酸乙酰转移酶(glucosamine-6-phosphate N-acetyltransferase,GNA)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本研究在前期构建的产GlcNAc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 subtilis)工程菌的基础上,通过过量表达不同来源的GNA,筛选出来源于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氨基葡萄糖-6-磷酸乙酰基转移酶(Cegna1)最适于加强GlcNAc合成途径。在B. subtilis工程菌中表达Cegna1,摇瓶水平发酵GlcNAc产量达到7.31 g/L,与过量表达来源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 cerevisiae)的GNA的对照菌株相比,GlcNAc的产量提高了24.51%。在3 L发酵罐中进行分批发酵,GlcNAc产量达到24.23 g/L,相较于对照菌株GlcNAc的产量提高了24.69%。进一步研究发现重组Cegna1对GlcN-6P和乙酰辅酶A(Ac-CoA)有着较高的亲和力和催化效率,最后对重组Cegna1的基本酶学性质进行了考察,发现底物GlcN-6P对重组Cegna1的抑制作用明显,下一步可采用定向进化策略改造Cegna1,解除底物GlcN-6P对重组Cegna1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应用定向进化策略改造GNA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 增强马氏珠母贝肌肉水溶性蛋白质热稳定胶体筛选研究

      2019, 38(12):85-90.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12 CSTR:

      摘要 (327) HTML (0) PDF 2.12 M (1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珍珠产业副产物马氏珠母贝肉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研究结果基础上,筛选有效提高马氏珠母贝肌肉水溶性蛋白(WSP)热稳定性亲水胶体,并分析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最佳亲水胶体对马氏珠母贝肌肉水溶性蛋白(WSP 和F-D WSP)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同一热处理温度条件下,卡拉胶、果胶及瓜尔胶体对WSP的热稳定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热处理温度范围内(60~100 ℃),卡拉胶对于稳定WSP的效果最好。卡拉胶对WSP 和F-D WSP的热稳定性影响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在热处理温度范围内(60~100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不断提高,卡拉胶对WSP稳定性作用逐渐增强,而对F-D WSP的稳定性作用则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 酿酒酵母萌发突变株的筛选

      2019, 38(12):91-96.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13 CSTR:

      摘要 (675) HTML (0) PDF 712.29 K (1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酵母细胞孢子作为微胶囊首次运用于酶的固定化,但是由于其孢子遇到营养物质即萌发的性质,导致固定化酶的重复利用率受到限制,因此筛选有萌发缺陷的酵母细胞孢子突变株对微胶囊的应用至关重要。利用EMS对酵母细胞进行诱变再经过乙醚的筛选获得4株萌发突变株AN120-m5、AN120-m8、AN120-m10和AN120-m17。验证后发现他们均产孢正常,除了AN120-m5生长有些弱之外,其余3株生长都正常。后对这些突变株进行了液体培养基以及固体培养基内的验证,实验发现所有突变株都表现出明显的萌发缺陷,其中AN120-m10孢子在液体培养基中萌发率只有1%,而AN120-m5单个孢子在固体培养基上则完全不萌发。由于AN120-m5单个孢子不能萌发因此得不到杂交后代,而其余3株突变株在与野生型杂交三代后,发现野生型孢子与突变型孢子萌发状况相比始终呈现2∶2的萌发优劣比,从而可以推测突变株是单基因突变菌株,为后续研究确定突变基因从而筛选得到完全不萌发菌株打下基础。

    • 金钗石斛水提物对高血脂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

      2019, 38(12):97-102.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14 CSTR:

      摘要 (311) HTML (0) PDF 829.61 K (1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金钗石斛水提物对治疗性高血脂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及其机制。水提法制备金钗石斛水提物;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金钗石斛水提物低、高剂量组(分别相当于生药量0.425、2.55 g/(kg·d)),空白组饲喂普通饲料,其他组均给予高脂饲料。8周后测定大鼠血清中TG、TC、LDL-C、HDL-C、AST、ALT,肝脏中MDA、SOD、CAT、GSH-Px、LPL、HL和PHPA,粪便中TC、TG和总胆汁酸浓度。与模型组比较金钗石斛水提物低、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血清中TG、LDL-C的浓度,降低ALT活性,升高HDL-C浓度,肝脏中MDA降低,而SOD、CAT、GSH-Px、LPL和HL活性升高,粪便中TG和总胆汁酸浓度升高。金钗石斛水提物能够显著降低血脂,对高血脂症大鼠有治疗作用。

    • 茯苓菌固态发酵小麦基质的成分变化

      2019, 38(12):103-109.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15 CSTR:

      摘要 (761) HTML (0) PDF 740.94 K (1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小麦基质为培养基,对茯苓固态发酵过程中的酶活力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淀粉酶在20 d时达最高值,约为494.2 U/mL,随后基本保持稳定;木聚糖酶在20 d达1 073.2 U/mL,随后略有下降;纤维素酶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提升,40 d时达1 280.5 U/mL。与未发酵小麦相比,经发酵后的小麦中总糖质量分数明显下降,但还原糖、多糖、三萜的质量分数显著提升。茯苓菌可以通过酶的作用,利用小麦的营养成分,进而提升小麦的营养价值。

    • 耐热赖氨酸氨肽酶的原核表达及特性表征

      2019, 38(12):110-115.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16 CSTR:

      摘要 (444) HTML (0) PDF 1016.87 K (1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NJ-814(Pseudomonas aeruginosa NJ-814)所产氨肽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克隆出该氨肽酶编码基因(lap),测序得知该基因长度为1 461 bp,编码486个氨基酸。将lap与表达载体 pET-42a(+)连接构建重组基因pET-42a-lap,重组基因转化进入原核表达宿主E.coil BL21(DE3)构建重组菌BLAP,BLAP在16 ℃低温诱导下成功表达出重组氨肽酶。通过镍柱(Ni-NTA)亲和层析对重组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的重组酶酶液,纯化倍数和回收率分别为4.7和83.5%。考察该重组氨肽酶的酶学特性,发现该酶的最适pH为8.3,在pH 6.5~9.5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最适反应温度为80 ℃,经过70 ℃热处理1 h仍能保留60%以上的酶活性;底物特异性研究表明该重组酶能够水解Arg-pNA、Leu-pNA和Lys-pNA,对Lys-pNA的水解能力分别是其他2种的6.6倍和2.4倍,通过酶动力学分析证实了该酶对赖氨酸底物具有最强的亲和力,与野生菌所产的酶一致属于一种赖氨酸氨肽酶。

    • 蝙蝠蛾拟青霉治疗1型糖尿病活性研究

      2019, 38(12):116-122.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17 CSTR:

      摘要 (412) HTML (0) PDF 1.40 M (1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对1型糖尿病大鼠降血糖活性及机理,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霉素(STZ)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系统考察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抗氧化及调节糖代谢方面的作用。通过检测大鼠血糖、体重发现,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灌胃4周后,显著提高大鼠体重,降低空腹血糖,具有极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显著提高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促进葡萄糖吸收,加速糖代谢,抑制糖化血红蛋白合成;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GSH-Px)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活性。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显著提高大鼠肝脏、肌肉糖原合成,抑制糖原降解。大鼠肾脏及胰岛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和胰岛组织病变,对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结构的损伤。因此推断,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活性,其活性可能是通过增加机体糖代谢及抗氧化活性实现的。

    • 壳聚糖复合涂膜联合气调对迷你黄瓜保鲜的影响

      2019, 38(12):123-128.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18 CSTR:

      摘要 (719) HTML (0) PDF 859.27 K (1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壳聚糖/明胶/单甘酯复合涂膜联合气调对果菜保鲜效果的影响,选择迷你黄瓜为试材,实验了单一气调和联合技术对迷你黄瓜失重率、呼吸强度、冷害指数、丙二醛含量、细胞膜渗透率、抗坏血酸含量以及水分状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涂膜联合气调保鲜技术显著优于单一的气调保鲜技术,可有效保持果实品质,减少冷害现象的发生,在8 ℃下可保鲜迷你黄瓜至25 d。

    • 亚硫酸氢钠对酵母GJ2008高质量浓度蔗糖乙醇发酵的影响

      2019, 38(12):129-136.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19 CSTR:

      摘要 (594) HTML (0) PDF 1017.02 K (1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索不同质量浓度亚硫酸氢钠对酵母GJ2008高质量浓度蔗糖乙醇发酵的影响,旨在为甘蔗糖蜜高质量浓度乙醇发酵提供研究基础。用YPS培养基替代甘蔗糖蜜,调节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为0.00、0.16、0.49、1.14、1.63 g/L,以初始酵母数为5.15×107个/mL进行乙醇发酵,采用曲线下面积等方法对发酵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抑制了酵母的活性,使总糖消耗速率变慢和乙醇产率降低;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越高,影响越大。当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为1.63 g/L时,与对照组相比最大总糖消耗速率降低了53.49%,发酵周期延长了37.50%,乙醇产率下降了33.86%。与果糖代谢相比葡萄糖代谢更易受到亚硫酸氢钠的抑制,且抑制程度随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 草苁蓉环烯醚萜苷对肝癌细胞凋亡及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9, 38(12):137-141.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20 CSTR:

      摘要 (238) HTML (0) PDF 598.13 K (1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观察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组织的病理变化,探讨草苁蓉环烯醚萜苷(IGBR)对细胞凋亡和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FU组及IGBR组。除对照组,各组大鼠第1天给予200 mg/kg DEN腹腔注射1次,而后给予饮用体积分数0.05%的DEN水溶液;5-FU组大鼠腹腔注射25 mg/kg 5-FU每周3次;IGBR组大鼠灌胃500 mg/kg IGBR每日1次。实验第12、20、28周末,分批处死动物,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及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胞质呈棕黄色,凋亡的肝细胞皱缩、核固缩及核仁消失;与模型组比较,5-FU组与IGBR组凋亡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Bax和Bcl-2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不典型增生灶和癌灶中,表达于胞浆;与模型组比较,5-FU组和IGBR组Bax表达明显增强,而Bcl-2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 P>0.05);模型组、5-FU组与IGBR组中Bax表达和Bcl-2表达均呈负相关(P <0.05)。IGBR可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增值,其机制可能与Bax蛋白增多和Bcl-2蛋白减少有关。

    • 裂解酶对食源性病原菌的生物防治研究及应用

      2019, 38(12):142-149.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9.12.021 CSTR:

      摘要 (308) HTML (0) PDF 599.26 K (2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噬菌体裂解酶能够高效消化细菌细胞壁,对多重耐药病原菌表现出独特的裂解能力,是一种新型抗菌分子,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本文对裂解酶在食品生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重点综述了裂解酶及其嵌合体对食源性病原菌的生物防治研究以及裂解酶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研究进展。

当期目录


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版权所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编辑部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政编码:214122

电话:0510-85913526  电子邮件:xbbjb@jiangnan.edu.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